新华网客户端报道:文山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径

时事   2024-11-21 17:38   云南  
11月21日
新华网客户端刊文
《云南文山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径》
报道文山州
坚持“预防为主、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
以“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工作“三部曲”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详情如下↓↓

近期,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六子登科”降“石魔” 实现乡村绿色发展——云南省西畴县生态扶贫案例》获评最佳案例。这标志着该案例的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和实用场景获国际认可。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坚持“预防为主、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以“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工作“三部曲”,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点”绿成金 石漠山中闯出致富路

2016年以来,西畴县以“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众志成城向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共治理石漠化面积140余平方公里,建成“三保”台地10多万亩,西畴县弘扬“西畴精神”,发动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西畴县“三光片区”治理成效(拼图)。新华网发(文山州林业和草原局 供图)

曾经石漠化最严重的“三光片区”如今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猕猴桃连片种植基地,昔日光秃秃的石漠山蝶变为生态披绿、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猕猴桃基地每年通过地租、务工、入股分红、带动自主创业等方面共带动24个村(社区)2173户村民增收,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邓华龙介绍说。

“三光片区”猕猴桃基地内,工作人员在采摘猕猴桃(9月5日摄)。新华网发(柏跃飞 摄)

据了解,近十年来,文山州持续推广实施“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累计完成营造林870余万亩,全州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修复和改善。与2016年相比,文山州石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22.68万公顷,实现了“石漠变绿洲、穷乡换新颜”的华丽转变。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文山州积极探索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乡村生态振兴之路,老百姓干劲越来越足。”文山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艳介绍,文山州依托生态治理成效,发展林木、林果、林花、林药、林禽、林菌、林游、林草“八林经济”,带动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24年前三季度,文山州林草(行业)总产值174.43亿元。

以水为“脉” 厚植生态环境绿美底色

近年来,文山州坚持建设绿美文山,把普者黑湖、盘龙河“一湖一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文山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利用独有的资源优势,做好“蓝天、碧水、净土”文章,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5%,地表水优良率全省第一,如今的文山水清、山绿、天蓝。

2024年第一批迁徙到普者黑湿地的候鸟(10月28日摄)。新华网发(赖春富 摄)

入冬以来,丘北县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陆续迎来苍鹭、白鹭、绿头鸭等十多种、上万只越冬候鸟。普者黑持续向好的水质是吸引候鸟来此越冬的主要原因之一。

曾经的普者黑湿地因无序发展,部分水域垃圾废水污染物排放一度严重超标,生态环境质量堪忧。2017年以来,文山州从源头开始“铁腕”治湖,实施“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从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治等方面开展普者黑湖流域保护治理,通过划定普者黑湖保护“两线”等措施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其中,普者黑湖流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采取“公司收集处理+统一还田”模式,带动2250户农户消纳畜禽粪污总量8万余吨,还田面积10万余亩。

美丽的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资料图)。新华网发(熊平祥 摄)

“如今,村庄干净了,河流也清澈了。普者黑湖水质从2017年出现Ⅳ类到2022年综合评价Ⅱ类再到今年9月连续三年稳定综合评价Ⅱ类。”普者黑综合发展中心主任木绍辉说,2023年,普者黑湖里还发现了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

如今的普者黑,河湖畅、湿地美、游人如织,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幸福家园,人们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走上了致富路,丘北县民宿行业协会会长范成元介绍,生态环境改善后,吸引了许多游客到村里旅居,许多人吃上了“旅游饭”,村民收入从90年代末人均可支配300元增加到现在的4万余元,生态效益实实在在地转变为了经济效益。

以“绿”执笔 绘就山川“绿美画卷”

孩子们在“绿美校园”中成长,老人们在“绿美公园”里休憩,村民们在“绿美田园”里劳作……这是文山人在城乡绿化美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后,亲身感受到的变化。

马关县马洒村全景图(8月30日摄)。新华网发(马关县马白镇 供图)

在马关县马洒村,文化广场、观景步道、休闲凉亭、村文化展馆等村民的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曾经灰突突的村庄“颜值”持续刷新,村民幸福感显著增强。“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村里处处是景色,让人心情舒畅干劲足。”在马洒村经营民宿的村民阳治成表示。

文山市内的“口袋公园”,为周边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好去处(11月14日摄)。新华网发(李敏 摄)

据介绍,文山州结合实施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采取拆墙透绿、拆临扩绿、见缝插绿等方式,逐步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优美园林绿化景观。截至今年7月,文山州各族群众自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成美丽庭院4.82万个,小菜园、小果园等16.47万个。

这些庭院里的“副业”在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各家各户带来了不小的收入。家住文山市攀枝花(上寨)的王德发介绍,现在卖多肉已成为他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几年来,他从原来100余平方米的庭院式种植扩展到现在的200余平方米,经营年收入5万余元。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作者:罗春明 刘起 李敏 张传超

编辑:董飞

校对:唐雪娇

制作:陆军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免责声明:
1、本平台所发布信息均为非营利性新闻宣传,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站不承担侵权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平台内容须注明 "转自(或引自)文山发布" 字样。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平台不承担责任。


文山发布
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反映社情民意平台、回应民众关注平台、便民服务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