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螺蛳粉和“黄飞红花生”后,又一款大陆产品被台湾民进党给盯上了,这一次,是啤酒。
日前,多位民进党立委日前召开记者会,质疑大陆生产的啤酒向台湾市场“倾销”,宣称是“啤酒攻台”。
他们声称,大陆啤酒以“低价策略”攻占台湾市场,部分产品还试图以台湾本地化包装来取信消费者。过去10年来,大陆啤酒在台湾市占率增长将近4倍,对台湾的本土啤酒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压迫台湾本土酿酒产业生存空间。
“很无聊,听不懂这种逻辑。”中国国民党立委叶元之反驳说,民进党可能怕台湾人喝了大陆啤酒忽然想统一,是“啤酒统战”。他以新西兰鲜奶零关税出口台湾为例称,按照民进党逻辑,新西兰应该叫做“鲜奶攻台”,当局应该也要禁止。
台湾网友认为,国际啤酒品牌在大陆设厂,生产出的产品卖往台湾,这是市场机制。民进党政客的说法,涉嫌造谣,别以为能误导台湾消费者。
事实上,这不是民进党第一次对大陆食品下手。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为防止“台独”破功,已是“闻陆色变”。不仅单方面限制大陆1000多项农产品输入台湾,还封杀爱奇艺、腾讯、淘宝等大陆平台,就连一众深受台湾民众喜爱的大陆食品都未能幸免,被下架禁售。
去年大选前,民进党当局大张旗鼓宣布下架大陆螺蛳粉,审查大陆魔芋爽违规入台。前不久,大陆零食“黄飞红花生”也被民进党当局以“保护岛内相关产业”为由禁止输台和售卖。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黄飞红花生”的生产商,是台商1992年回山东老家创立的。
民进党应该也没想到,对大陆零食“痛下杀手”的板子,竟打到了自己人身上。
真是玻璃心碎了一地,“见不得大陆好”已到了神经质的地步。
这些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贸易行为,可在民进党当局眼中,就因为与大陆有关,便成了“原罪”。按照他们的逻辑,难道所有出口至台湾的产品,都是“统战行为”?都应该严厉禁止?台湾应该自产自销、自给自足?
再说了,他们费尽心思用“高射炮打蚊子”,果真是为了“保护产业”吗?
据报道,眼下印度、巴西等国的花生照常输台,台湾电商平台随便一搜就有许多日本品牌花生;此前民进党当局也曾以保护农业发展与农民权益为由禁止大陆苹果输入,却对全世界开放苹果进口;台湾松露多从日本、法国进口,可一查货源都是云南和四川等地,即便辗转入台价格昂贵,民进党当局依旧不直接开放从大陆输入;去年初台湾曾经历了严重的“鸡蛋荒”,民进党当局宁愿从美国、日本等地高价购买,也坚持不进口大陆鸡蛋……
显而易见,民进党当局担心的并非台湾产业受挫,打击一切与大陆沾边,但凡有一点点能唤起中华认同、哪怕只是引起对大陆好感的产品,才是其真正目的。
绿营神经质的病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2008年成行抵台,计划在2004年民进党执政时期开始酝酿,就被扣“熊猫统战”大帽子,官员和绿营不惜搬出保育法规来阻扰。但呆萌的“黑白怪”大概是太挠人心,绿营很多人被发现,嘴里反对熊猫来台,周末节假日却带着孩子家人去挤台北木栅动物园熊猫馆的拥挤人流。
除了“大陆制造”“大陆产”被民进党严防死守外,近年在台湾网络舆论场上,似乎还出现了所谓的“大陆用语纠察队”。许多用语一但被定性为“大陆用语”,使用该用语的人往往会遭到绿营网军侧翼的“出征”。
这样的“大陆用语”包括但不限于:“估计”“土豆”“小票”“晚上好”等等。
绿营政客将使用大陆用语炒作为“文化统战”,担忧使用大陆用语就像被“温水煮青蛙”,台湾年轻人所谓的“本土意识根基”将被动摇,并增强对大陆的认同。
从小吃美食到社交软件,从影视作品再到流行用语,一波又一波的“大陆热”在台湾点燃。其背后,有大陆全面崛起、成为文化输出一方的客观原因,也有“两岸本就一家亲”的天然连结。纵有海峡相隔,两岸相似的口味偏好、共通的文化取向,以及彼此融合的语言习惯骗不了人。
只不过,有些人可能是患上了“大陆焦虑症”,只要见到涉及大陆的人和事物,就会精神紧绷、焦躁不安、草木皆兵,动辄上纲上线到“统战”层面,予以禁绝打压。真可谓是“心中有统战,看什么都是统战”。
人为筑造的高墙阻挡不了两岸交流自然而然地发生,单方面制造的信息茧房也终将被两岸融合的大势所打破。就好像螺蛳粉被下架后,台湾夜市越来越多摊位还在销售螺蛳粉、酸辣粉等大陆食品,而且经常大排长龙。
禁得了产品,禁不了人心;一禁再禁,不过徒留笑柄。
转载请注明来源
《通说》
▽
香港中国通讯社出品
▽
更多好看新闻,请点击二维码,
下载“香港中通社”APP,
玩转全球华人华侨圈最大的中文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