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视角|《中国教育报》特别报道长沙医学院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投入及师生发展与资助工作

文摘   2024-11-11 22:02   湖南  


央媒视角



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多管齐下 为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心针”——长沙医学院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投入及师生发展与资助工作》,学校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加大办学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奋力建成高水平长沙医科大学,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原文如下:

2024年9月26日,长沙医学院印发《强化审计整改 加大“十四五”末和“十五五”期间教育教学科研投入及经济困难师生资助实施方案》的通知,这体现了学校将湖南省教育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见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把整改落实工作与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双一流”建设、硕士点建设单位验收等重要工作深度融合,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加大办学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长沙医学院是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全国首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前身是于1989年创办的湘南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在3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弘扬“厚德、博学、储能、求真”的治学精神,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医学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理论与实际并重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医教研相结合、培养基层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湖南省教育部门2024年8月19日提出的审计问题整改意见纳入学校“十五五”规划,2024年—2030年期间,学校计划在原定投入的标准上,再增加总投入45亿元专项用于教育教学科研及师生发展与资助,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建设成果奖励,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教职工关怀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湖南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思想引领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课、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全校师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党员的日常教育和培训,通过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党务工作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通过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等活动,增强师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严肃性。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主题党日、校园文化节等活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师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教育的正确方向,增加党建经费投入,专款专用,保障党建经费用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发挥优势主动作为,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构建“大思政”格局,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筹建校内思政教育基地,建成的党史馆将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他们可以深入了解党的辉煌成就、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从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强基固本 加大教育教学投入
长沙医学院始终坚持把教育教学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为全面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自2024—2030年,在原有基础上每年追加2亿元用于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高标准的实验室和购置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如建有临床、基础、影像、护理、中医等多个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高度仿真的实验学习环境。改造建设生命科学馆,购置和更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及各类教学仪器设备,确保教学设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十四五”末期学校将新增投入5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对学校现有实验设备进行更新与改造,同时完成中医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医药科技馆、公卫虚拟仿真实验室、口腔头模实验室等建设项目,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创建国内一流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全面升级多媒体设备,对教学楼教室、实验室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升级,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学习区域空调全覆盖,并完成相应的电力扩容配电,改善教学环境。改造标准化考场,‌实现考场环境的标准化与监控的全面覆盖,‌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完成校园绿化美化提质,让广大师生置身于鸟语花香、四季常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之中。完成排水沟改造、管道改造、太阳能路灯全覆盖、校园线路改造、博学楼改造、教师公寓改造及整体粉刷、留学生公寓整体粉刷、楼栋防水、人工湖扩建、运动场改造、图书馆学习空间改造等提质改造项目,呈现校园整体教学环境的新面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上调临床见习教学经费,提升临床教师课时酬金、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教学竞赛、共建课程和教材、提高优秀奖励标准。加大投入保障见习班学生住宿安排,全面提升学生在基地学习、生活条件,保障临床见习、实习教学,优化实践育人环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执医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学和就业质量建设投入。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质量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竞赛等项目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从创新创业的场地建设、科研项目、教育教学到创新创业的活动开展、工作奖励、日常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显著增强学生在医学领域的创新能力。升级改造就业工作专用场地、就业基地建设、就业服务系统的完善及加大就业宣传服务力度,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加大校园数字化建设投入。加强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增添教学数据分析及评估系统、网上优质课程,‌丰富教育题库资源及教学资源,推进教师培训资源网上平台建设等。升级智慧教室,满足基于智能互联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性教学、混合式教学、教师日常录播课(教学改革)、教学竞赛视频录制和教师培训研讨需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推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如购置自助借书还书设备与系统、智能舒适学习桌椅、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引进教学、科研优秀文献资源库等,力争打造一个舒适、智能化、数字化的大学图书馆。
守正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
学校计划自2024—2030年投入9亿元加强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包括新建标准化屏障级实验动物房和中医药农业家禽养殖实验室,完善中医药农业成果转化中心、中医药农业生物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药物制剂研发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功能核酸基础与临床/区域特色中药与生态农业/神经变性病基础与临床三个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建设。加大对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包括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横向产学研合作项目、实验室开放基金及校级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投入,用于自主开发系列原创性科技产品并用于支持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学术交流投入,用于重点实验室学术会议、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大科研奖励投入。通过设立科研与学科建设贡献奖,对学校科研作出杰出贡献的科研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持续加大2025—2030年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投入,建设国内一流科研平台,力争在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再立项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建立中医药农业生物基因组学国家实验室,建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一所名师荟萃、海内外学子向往、学科领域更加宽广、国际交流更加频繁的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学科ESI全球前1%的基础上,继续建设“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力争在2030年前新增3—6个ESI全球前1%学科,新增1—2个ESI全球前1‰学科。建设以临床医学为基础,涵盖中医、护理、药学、影像等学科,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学科群。建设“湖南始源中医药农业科学文化研究院”,并在长沙、深圳、香港、北京设立分所,主要开展中医药农业、生物医药、健康科技、交通运输历史文化等方面研究。联合国内外高校、研究所、企业,围绕中医中药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医药农业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医药农业成果转化落地、大健康产业化研究、交通运输业的历史文化研究等开展科研攻关,打造集科研、教学、产业化于一体的国际化科学文化研究平台。
深耕挖潜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全面深化医教协同,探索文化交融、人才共用、资源共享,实现了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实践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合作教育、合作科研、合作就业、合作共赢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好医生培养好医学生的新路子。同时,根据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医学教育特色,学校还构建了产学研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医学”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全面修订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和“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构建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矩阵,确保课程设置能够支撑专业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紧跟时代步伐,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基于医疗、工程和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改革。创造条件支持学生早科研、早进实验室,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加大教师教学激励,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本科教学、投入本科教学、研究本科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球化背景下,学校积极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和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招收留学生,推动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精益求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每年追加2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鼓励在国内高校读博,全面提高教师学历,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为突破口,创新引才方式,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提高引才工作质量,发挥高端人才以点带面的作用,持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力争在“十五五”末学校取得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占全校教师的65%左右。加强教师培养培训。针对不同教师群体需求,分层分类组织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培训;通过举办公开示范课、建立名师工作室等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组建名师团队对青年教师或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讨与磨课;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教育教学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他们通过教学工作坊、青年导师制等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切实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大力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以及学历提升等。努力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师培训模式,助力教师发展。大力支持教师教学竞赛。持续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教学创新竞赛等各类校级竞赛,同时支持二级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学比武,通过教学竞赛比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邀请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竞赛评委专家来校开展竞赛指导会,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做好教师赛后经验分享以及宣传工作,对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公开示范教学或做竞赛经验分享交流会。积极培育教学竞赛种子选手,组织优秀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高水平教学竞赛活动。学校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医学为主,医学、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各学科协调发展。在加大办学投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激励师生在教学成果、教学竞赛、教师荣誉、教学建设、教改项目、学生指导、教学管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审核评估评建等方面的积极性,加大教学和评估等奖励。制定《长沙医学院教学工作奖励办法》,设置教学成果、教学建设、教师荣誉、教学竞赛、指导教师业绩突出,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评估和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提升等方面的奖励项目。坚持面向一线教师、突出质量水平和激励先进典型的原则,重点奖励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奖项和荣誉,加大国家高级别、高含金量奖项奖励力度,支持参加教指委、行业协会组织的赛事,扩大校级各类奖励覆盖面,奖励标准达到省内同级别院校的中上水平。制定《长沙医学院2025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奖励方案》,对全体教职工在审核评估中的表现及不同贡献给予奖励,同时还对审核评估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被评为评估工作先进集体的单位和个人、被评为评估工作优秀临床教学基地的单位、被审核评估专家组推荐并采纳为“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的撰稿单位,以及正式评估阶段(含线上、线下评估),被抽到听课(说课)的主讲教师且专家评价为优秀教师,被抽检的毕业论文(设计)、试卷、实验报告等且专家的总体评价很高的单位给予奖励。根据学校实际,对在学校发展、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给予奖励。高度重视教师自身建设,通过组织“五课”研学、每月教案评比、每学期教师讲授公开课观摩等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研环境,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开设多门线上课程,利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师培养,落实《长沙医学院人才引进层次及待遇方案》,推动学校人才队伍质量、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精准帮扶 关爱困难师生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奖、助、贷、勤、补、免、减”资助体系,形成了助困、奖优和引导相结合的帮扶架构,为家庭经济困难师生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综合考虑教师家庭收入、健康状况、教育贡献等因素,确定补助对象。特别关注长期坚守一线、贡献突出的教师及因病致困的教师,提供临时性经济补助、医疗补助、子女教育资助等,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困难教师帮扶小组,定期走访慰问,提供心理关怀和职业发展支持。帮助面临经济或其他方面困难的教师渡过难关,确保其能够安心从教,增强学校教职工凝聚力。成立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的帮扶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提供依据。每年从学校财政收入中提取资金用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预计资助总额将高达过亿元。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校意识,强化感恩教育。针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如父母双亡且无经济来源的孤儿、烈士子女、本人身患重大疾病需要大额资金救助治疗者以及家庭经济困难但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针对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根据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别困难三个等级,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生活补助。针对突发性遭受重大疾病、严重意外伤害、严重自然灾害等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困难补助。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勤工俭学等多种方式,为他们提供经济资助。积极争取社会资助,设立了多项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更多的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鼓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每年遴选3—5个发展前景好、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积极对接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补贴,提升毕业生创业水平。鼓励扎根中西部、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国家战略行业等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积极申报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并对获奖者给予激励。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定期举办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
近两年,学校的办学成绩优异。2024年9月1日新公布的ESI学科情况数据显示,学校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统计数据从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实现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突破,是湖南省第六所获此殊荣的高校。学校2024届本科护理学专业毕业生273人参加护考,成绩全部合格。
未来,学校在加大办学投入的同时,将继续秉持“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在“健康中国”战略和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朝着建成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努力迈进,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END

文 / 佘雪平 袁丹 肖琼 张炯宇 王珺 

编辑 / 周懿
审核 / 易佳璐
终审 / 吉焕芳

长沙医学院CSMU
长沙医学院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