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当大龄司机卷进网约车
职场
2024-11-27 17:04
北京
作者
l 傅一波
来源
l 猛犸工作室(ID:MENGMASHENDU)
分享 l 生涯研习社(ID:xjysyyxs)
本文共计约
5285 字
,阅读大约需要
14 分钟
“太卷了”
对59岁的网约车司机李明德而言,2024年这四个多月的生活,可以浓缩为两个字——穷忙。
换成年轻人的说法,那叫内卷。
这是李明德去年在一家小饭店里听到的词——后桌几个年轻人在抱怨平台司机太多,跑不到钱,接到的客人也多是小单;其中一个说,自己在车里放嗨歌被投诉,平台把他降级了,直接影响接单。
“太卷了”,几个年轻人都提到这个词。
李明德想上前搭话。不过,他们吃饭的速度很快,李明德还在喝骨头汤,几个人就散了。
“内卷”,这个陌生词汇在已近六旬的李明德看来,是模糊的概念。
他自嘲自己是个老家伙,跟那些新世代的年轻人不一样。
可实际上,他常年带着三个智能手机,两个用来接单,一个和家人、朋友联系——因为开网约车,他跟那些年轻人一样,不得不成为互联网浪潮下的一员。
正在开车的网约车司机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今年伊始,李明德的收入折了一半。车斗里原本放着300元一斤的龙井,现在换成了实惠的春茶。
不过,他心态很稳。车是自己的,没有租房压力,一年后就能退休,每个月拿到6千块左右的退休金。
他说,这一年就算是最后冲刺,至于啥时候退出,是否退出,全看自己。开了近10年网约车,他尝过了甜头,现在只要不亏,他便心满意足了。
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显示,和李明德一样50岁以上的大龄网约车司机有多少。年轻的司机有时候对他们会生出敌意,认为“本来就难做,他们还来抢生意”。
但“老家伙们”想的是,作为社会一员,他们还是得做些什么——不论年轻,还是年长。
老家伙步履不停
李明德是一个60后,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头发是染黑的,胡子刮得干净,白色的衬衫套在棕色毛衣里头,露出领子,深色的直筒牛仔裤,脚下踩着的是一双美津浓的旅游鞋。
他出生在苏州的县城,80年代高中毕业,考进职业技校学开车,一度成了家中骄子。在技校待了三年后,他先是去开县里的公交车,后来做教练,觉得太累,因缘际会进了县里的外贸公司。
没几年,体制改革来了,李明德成了私人老板的专职司机,跟着全国跑。
千禧年,李明德说自己瞅准了机会,借钱在上海和家人买房落户,做了出租车司机,一干就是15年。
到了2015年,50岁的李明德觉得,新的机会又来了。彼时,网约车企扛着“共享经济”的大旗进入国内市场。
那是一段好光景。Uber和滴滴两大平台忙着攻城掠池,客单价高,司机端还有几十至上百的补贴。那两年的上海高架桥上,满是比亚迪秦和荣威550,一到晚高峰,秦的连体尾灯成片地照亮高架路。
红色的尾灯照亮了李明德的致富梦。
那年暑假,李明德参加了Uber的司机培训。在上海虹桥的一家五星酒店里,有免费的自助餐,还有周到的服务。从酒店巨大的落地窗向外看去,李明德好像看到了未来的日子:高薪、自由。
于是,他转头开上了网约车。
李明德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行业发端的前5年里,靠着补贴和勤奋跑车,一个月净赚上1.5万,让他感觉非常不错。那会,在他常去的菜饭骨头汤店里,同龄的司机们一边抱怨过去的工作,一边感慨“总算从办公室里的闲职、保安亭里解放了出来”。
这一段“最美的时光”让他提高了不少生活质量——2017年,他从老破小搬进了上海中环的电梯楼。
不过,他已经有点跑不动了。首先是腰,一久坐,腰肌劳损就得犯。妻子给他定了规矩,跟上班一样,一共跑8个小时,每3小时,就要歇一会儿;一周安排一天休息;就算是节假日,也只跑1-2天。
这条严明的纪律,李明德坚持了三年。
2020年,也就是李明德成为网约车司机的第5年,河南新乡的林春树被一纸招聘吸引到广州来跑车。
那会,林春树在大学附近开的餐馆,因市容整治被拆;儿子在东莞的厂里打工,还没结婚;父母年事已高,也需要用钱;而他自己,还得攒养老钱。
看着招聘上写着:“轻松月入过万、前200名享受半价购车。”他没犹豫,就签下年约,带着老伴来到广州。
那年,林春树47岁。为了赚钱,他和年轻的司机一样,在路上跑十几个小时。区别在于,林春树的车是用积蓄买下的,节约了不少成本。
休息中的网约车司机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四年下来,林春树虽然步履不停,但收入却在逐年下跌。也有涨的,是体重从原来的140斤到了170多斤——这是因为久坐,疏于锻炼带来的。他的身体也变得比以往差了不少,腰肌劳损、高血压都前后出现。
和他们一样坚守的还有在山东青岛的张清。他说自己不太适应退休的生活,孩子在北京工作,一年见面次数不多,房子里就他和妻子干瞪眼。
开网约车是个好办法。他说既能打捞自己的余热,还能赚点钱。
在2022年秋天,张清花了20万左右买了辆大众车用来跑专车:每位上车的乘客走近时,车身侧边的门把手会自动弹出;进了车里,还能在后座上看到两瓶全新的矿泉水。
他想的是,用更高的成本,换取更高的客单价,而不是用时间换流水——他每月还有退休金入账,做四休一,每天能跑个200多元的净收入,就满足了。
话虽如此,张清的身体还是表现出强烈的惯性。
清明假期的早上五点多,他的手机响了,那是一张从他家楼下到机场的特惠单。他蹭地就从床上弹起来,拿起车钥匙奔出家门三十多公里,他能挣八十多块钱。
减少的百元订单
八十块钱,算是现在司机收入的分水岭。
因为“卷”,越来越多的司机加入进来。超过80块钱的单子,在李明德跑车的上海,一周也不会超过2次。
网约车司机的订单结算页面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原本并非如此。几年前,跑车的司机们有不少每天都能抢到超过100元的订单。李明德记得,百元订单从2021年开始消失。
2021年6月,滴滴停止新用户注册、从应用商店下架。在此后的18个月里,高德、美团相继入局,并迅速整合了司机资源。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网约车的单价下调——平台烧钱补贴用户以此来争夺客源,与之对应的是,平台对司机端的抽成悄然提高。
入局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很多人把网约车当作兼职工作,亦或是工作的一种过渡。
换句话说,有限的百元订单,落到每个司机头上的机会,逐渐变少了。
林春树说,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只要熟悉路况,时间、地点踩得准,隔两天会有一单到手超过百元的。
到2023年,他发现,变少的不仅是百元订单,还有到手收入。他以机场单为例,同样是40公里路程订单,之前到手还能有110元左右,现在只有80元。
他仔细研究了账单发现,平台的抽成比例也变了,多了3%-6%。折算下来,每天会被抽掉一顿中饭钱。
也是这一年,特惠车、一口价进入市场,又将原本的司机的收益拉低。以半小时车程的价格来看,特惠、一口价的车差不多只需要18-20元,而普通网约车的价格则集中在25-32元。
林春树说自己不愿意跑特惠,可有时候又没办法。“大单现在是撞大运,只能先薄利多销。”他只好和年轻的司机一起投进漩涡。
平台的规则也悄然转变。比如,有些平台会要求早9点到晚12点,司机要连续跑满30单,且在线时间、乘客评分、成单率均在一定标准之上,才有可能保持等级,等级通常与派单的金额绑定。
网约车平台争斗的硝烟逐渐散去,司机被任性补贴的美好时光也在减少,有的人选择埋头苦干,有的人选择性价比。
李明德把更多驾驶时间放在夜间。他说,凌晨叫车的一般都往机场跑,运气好的情况下,一个单子就能有个六七十块。
司机们每天在群里贴出自己跑单的收入。李明德说自己在很多时候都是垫底的——每天200-300元的净收入,够日用开销。
林春树越来越灰心,他发现自己的生活渐渐被绑在这辆车上。他仔细一算:一天跑上十几个小时,除去油钱和损耗,到手也就6000块左右。
源源不断的入局
不过,市场就这么大,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337家网约车平台,这一数字在2年前只有200家左右。
平台多了,司机的数量也激增。
格隆汇数据显示,2023年末网约车司机的数量为633.4万人,而2020年才只有289.1万人。但打车的乘客数量却没有增长,网约车的日均接单量从2020年末的23单暴跌至不到10单。
2023年5月,海南三亚发出网约车市场饱和预警,暂停受理发放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同年7月,上海市道路运输局也发布类似的公告,将暂停受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相关业务。此后,多地网约车市场饱和预警,向司机发出了越来越难接单的信号。
李明德的感受特别明显:有时候绕来绕去一个小时,换来的只是一个不到5公里的订单——到手不到20元。他说,一个红灯路口,前前后后五六辆都是网约车。
“内卷”的现实摆在眼前,入局的人还是源源不断。
贵州的徐家力今年27岁,在广州跑车2年。他高中毕业,20岁不到就进了厂,他觉得,开车怎么样都比在厂里强。
也有年轻的司机说,自己是看到招聘启事上写着的“月薪过万”才租车入行的。没想到,不仅没有月薪过万,想要退车时押金拿不回来,还要付几万违约金。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曾在2023年出席中国网约出行产业峰会上介绍说,在接受访谈调研的司机中,从业一年以下的新手司机占比达到35%。90%的司机日均在线时长超过12小时,63%的司机月均流水在8000元以下。
为了维持生计,有的司机把时长再拉长,比如把家安在车上,昼夜不停。
没有补贴的时候,跑车的生存法则是:跑得越多,挣得才不那么少。用张清的话来说,那是拿命换钱。
4月15日,网约车司机的群里在说着郑州三个司机猝死的消息。张清没来得及细看,只能匆匆和边上的乘客感慨一下,一打方向,重新汇入车流中。
犹豫进退
出行的生意就像是一面镜子,阅历丰富的大龄司机更能窥见当中的道道。
比如,过去网约车的定价相对便宜,颇受年轻的白领用户欢迎。李明德成日绕着南京路、人民广场、陆家嘴等写字楼云集的地方转悠,在那上车的乘客年轻、体面、有活力,他们聊着天南海北,目的地通常是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
现在,他发现用户的习惯变了:打车前会比价,找最便宜的平台;路程远的,找顺风车。他经常跑
的CBD写字楼打车的人也少了,更多的单子出现在咖啡馆和酒吧聚集的老城区——那里的人对价格不敏感,也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当下。
林春树也会有类似的感受。
今年的春节,他留在广州。原以为城里的打工人会向从前般回到家乡,却没想到很多人都留了下来,花市周边的路都会变得拥堵,恍惚间和平常工作日没区别。仔细一聊,有乘客告诉他,回家一趟少说要花掉一万多,想了下还是决定就地过年。
这些变化李明德都看在眼里,他和车子打了一辈子交道,是车也让他从一个县城的青年来到上海过上富足的生活。不过,他自己也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那时候开一个月出租的收入,可以在上海买一平方的房子。”
可现在,“能够吃用开销就满足了。”
林春树有些惶恐。他担心无法适应新的规则,担心收入锐减,担心自己或是自己的车会内卷中被淘汰。他只能安慰自己说,比起那些刚入行的新人,好歹还是赚到了点钱。
去年底,在老家开厂的朋友想拉他回家帮忙开小货车,每月不低于五千的工资。他正在在考虑。
徐家力短时间内还是得绑在车上。跑车对他来说,是目前唯一的生计。他担子不轻,得负担租车钱、房租,还有生活开销。
李明德也犹豫过要不要离开。早先的同事劝他一起出来跑单帮,也就是“黑车”。
停靠在路边的网约车与出租车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他的同事在2022年前后陆续从网约车退出,组成一个10多人的车队,专跑江浙沪。和李明德相熟的是车队队长,两年下来买了辆GL8的商务车。他拒绝的原因听起来略显古板,网约车至少也是一份相对有“保障”的工作。可“黑车”一干,总感觉自己像个无业游民。
青岛市发出的文件 图源: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就在大龄司机们思考去留的间隙,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的网约车运营动态。其中显示,2024年1月至3月31日,青岛全市累计退出车辆16581辆,几乎占到了网约车总量的10%。
4月16日,济南暂停受理网约车车辆运输证核发业务,成为2024年首个摁下网约车“暂停键”的城市;同日,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发出行业经营风险提示:中心城区网络预约出租车运力已远超
实际需求,入行务必要谨慎。
手上的方向盘,李明德握得松了一点。
他觉得自己想得挺明白的,他不缺后路——还有不到半年就能拿到退休金,这比开车合算多了。现在的时光,就当是退休生活的过渡期。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明德、林春树、徐家力、张清均为化名)
你是否也在考虑,把生涯规划当做自己的副业?
或者想要成为自己的生涯规划师?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低成本的尝试机会!
由国内著名生涯规划导师古典亲授的【
0 基础入门生涯规划师
】2024 版全新课程,已经上线。
古典老师做职业生涯规划师培训 16 年了,培养了近三万多名生涯规划师。这么多的经验,他都放在这个【
0基础入门生涯规划师
】的体验营里。
相关阅读:
一个上海年轻人被公司流放到乡村
赶上延迟退休的年轻人,决定加入养老行业
读懂《活着》才明白:最通透的活法,就是允许一切发生
被“退货”之后,他们在疾控中心“假装上班”
从花艺师到小红书博主,她的生涯探索之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ODA2MzYwOQ==&mid=2652074820&idx=1&sn=028cca646cd37d79f94bb56812c171e7
生涯研习社
「新精英生涯」官方账号——职业发展有困惑,就找生涯研习社! 国内专业的生涯职业规划培训机构;由著名生涯规划师、个人成长导师古典老师团队倾力打造。
最新文章
当大龄司机卷进网约车
“反诈老陈”落泪求职:为什么我劝你,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单位
影响人生的六个字,揭开人性中最致命的弱点
全员竞业协议,大厂牛马有自己的“恐怖故事”
苦难就是苦难,没有任何意义
向下的螺旋:当失业年轻人被指“骗保”
寻找100位分会场活动代言人,共创2025做自己嘉年华
最后一批“80后”,正在挣扎上岸
高位买房的人,选择与自己和解
告别办公室牛马,年轻人决定做点“轻体力活”
搞好人际关系最好的方法,不是请客吃饭
“时代弃儿”闯荡非洲,疟疾和战乱挡不住的高薪梦
一个上海年轻人被公司流放到乡村
体制内记者,如何从零开始实现副业收入 5 位数
赶上延迟退休的年轻人,决定加入养老行业
去奥森跑步的年轻人,被班味儿呛到
局部退休的年轻人:晚上搞副业,早上查利息
刘润年度演讲2024:进化的力量(演讲全文)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很多父母浑然不知,还逢人就炫耀子女有出息
不想当“小黑工”的金融实习生,开始涌向下一个高地
45岁重启人生:从创业失败到年入 50w+,她做对了什么?
读懂《活着》才明白:最通透的活法,就是允许一切发生
从AI创业到国际学校教师:蒂芬妮的教育之路与个人IP成长记
镜头下北京的凌晨街头曝光:生活千疮百孔,也请熬下去
30岁女人回县城:“工作1年后,我才发现老家没有退路”
35岁体制内干部转型记:如何在IP营实现副业月入过万
规培生穿上白大褂:打杂,学生,还是医生?
35岁职场女性如何18个月实现主业转岗与副业变现?
从辍学童工到香港博士,一个底层女孩的十年攀爬
不愿被困住的青年教师,逃离“非升即走”
《骆驼祥子》:不破除3种穷人思维,再努力也实现不了财务自由
在精英学校,看见阶层复制难以撼动的秘密
有钱就有安全感?杨天真跟我们聊了十个职场「反套路」
央视热播剧《凡人歌》启示:这几年,请主动给生活降级
被“退货”之后,他们在疾控中心“假装上班”
未来10年,学什么不会失业?
古典年度大课:普通人如何守护心力,穿越周期?(万字精华)
揭秘:如何把20年销售经验变成副业收入?
带着钝感力去上班,再也不怕任何人的刁难
如何让内心变得更强大?
帮人找工作的猎头,开始给自己找工作了
年轻人对养老的恐慌 从转行开始
月薪三万的陆家嘴打工人,抠抠搜搜
有钱难爱的大厂夫妻,被加班杀死了婚姻
让工作变舒服的5个黄金法则
如何让自己成为职场硬通货?
让你疲惫不堪的,可能是这个原因
10年外企,二胎宝妈,她为何辞职成为生涯规划师?
降薪跳槽的打工人:钱少了,快乐回来了
我有知识有经验,如何变成可赚钱的产品?——《超级个体IP营》毕业分享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