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云映才志,笃行启未来丨“时光讲台”校友班会课纪实

文摘   2024-10-16 13:20   上海  



生涯规划

卿云映才志,笃行启未来

在附中,「生涯规划」贯穿了附中学子的整个高中阶段。学校通过开展「看见」心理活动季,助力师生共同看见自我的无限可能、看见周遭真实的世界;通过家长学校「走进职业」系列活动,引领家庭探索成长的更多路径、追寻成长的多元目标;在「时光讲台」校友课堂上,传承附中精神底蕴、展现未来美好愿景;通过家校社的强强联手,附中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生涯规划指导。

10月11日,来自不同行业的14位青年校友走进高二年级班会课,开展「时光讲台」。通过分享各自人生经历、行业见闻与职业选择,勉励学弟、学妹们精进学业,将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



去探索,而非执着于输出结果

班会课上,校友们分享了自己在不同行业的经历。同济大学辅导员沈逸菲校友、选调生秦天悦校友呈现了基层工作的具体细节,“身后有人民,脚下沾土地”,他们用踏实勤奋的生命状态充实了“到基层去”的口号。

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陈海栋校友与同学们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社会公平、就业形势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附中学子应立志为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贡献力量。北大定量生物学中心在读博士俞易校友则从自己的科研工作出发,指出当今的科学世界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需要不同领域的协同作战,鼓励同学们为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贡献力量。而在哲学、新闻学领域的校友们也指出,新文科建设逐渐从探讨人文社科所涉对象的规律性转向对社会价值观的重塑,复合型人才将大有可为。

在向外探索、将自己的生命投诸时代浪潮之余,十年之中校友们也都始终走在向内探索的路上。我们依据什么在人生的路口做出抉择?抓住兴趣、积极试错、追寻多能性、厚积而薄发……每位校友的心灵版图都各有不同,却能追溯到在附中相似的缘起,他们以勇气和丰富构筑了附中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群体画像。“去探索,而非执着于输出结果”,滕杰校友给出了学长学姐共同的回答。

左右滑动查看

「时光讲台」班会课列表

热爱与选择

主讲:姜子丰(2015届)

外部世界和自我兴趣的探索

主讲:滕杰(2013届)

推倒那根斜杠

主讲:施嘉俊(2010届)

选调生基层工作经历分享

主讲:秦天悦(2014届)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主讲:沈文宇(2013届)

文社科还能学吗?

主讲:陈爱晨(2015届)

做自己的主人,不放弃多能性

主讲:王圣明(2014届)

见证自己的“奇迹”

主讲:周臻(2014届)

21世纪是什么科学的世纪?

主讲:俞易(2015届)

AI 大语言模型的应用

主讲:陈海栋(2012届)

关于梦想的3个故事和3句话

主讲:胡斐(2012届)

没有白走的路

主讲:王嘉怡(2019届)

取选择的交集,走生活的并集

主讲:沈逸菲(2017届)

大学精神与文科科研漫谈

主讲:宋一帆(2013届)


这是我们附中人的底气


学长学姐的分享与剖白激发了大家深入讨论的热情。班会课结束后,各班讲台旁提问的人群久久不散,同学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思考——

毛主席曾寄语青年:‘你们年轻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在聆听2014届校友秦天悦学姐的分享后,我欣喜地发现青年人的可能性,他们不仅富有活力,更扎根于土地、为人民服务。在我看来,学姐在浦东新区的两年基层工作经历虽然不长,却非常宝贵。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志愈笃、行愈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向优秀学姐学习,将自己的生命与建设的事业、人民的福祉紧紧联系在一起。

武宸宇(高二4班)

校友分享的个人科研经历让我看到了科研道路的艰辛与乐趣,更明白了跨学科能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我深感自己过去的学习过于局限,缺乏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和探索。学长对我们大学生活规划的建议也非常实用,让我意识到不仅要专注专业学习,还要拓宽视野,培养多方面技能。这次讲座不仅增强了我对科研的兴趣,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指明了方向。我要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具备交叉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陈宇翀(高二9班)

第三个魔术后,学长还讲到摆脱内卷的方法:做有复利的事,打造自己的护城河。从今往后,我会坚持自己的内心,相信‘功不唐捐’,为未来的我能见证‘奇迹’做好充分准备。

旦增达萨(高二8班)

学长的经验分享分别从两方面出发,首先谈及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学长结合自己在附中时参与菁英计划、与乌江复旦同学交流的经验,引导我们积极拓展视野,向外探索感知,以丰富对世界的认知,完善世界观与价值观。另一方面,学长探讨了自我规划与向内探索的过程,结合高中参与辩论社,大学实习等实践经验,鼓励我们在最有能量的青年时期不拘泥于功利性的特定指标,而是放眼未来,广泛尝试,勇于试错,不止为了职业规划,更为踏出属于自己的通向未来之道路。

季家祺( 高二2班)

宋一帆学长从三个维度讲述,即自由、知识和世界,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对于知识的阐述,其中提到了人文学科所出现的新范式,即对于人文学科的一种新视角,从康德、黑格尔那种‘理性的思考’,变成了探究人之为人在于关怀人以及人与非人的关系。而哲学在与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结合中展现出的实践性也颠覆了我们原先的认识。

尹梓萌、何承啸(高二14班)


学姐的分享令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文社科生的发展前景,不仅对我当下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解决阻碍的有效途径,也为我对今后探索人生的过程有了更大的期待和信心。‘太阳从东边升起,而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拥有坚韧的内核和不断尝试的勇气,在好风的凭借力下拥抱多彩的未来,这是我们附中人的底气。

房伊秋(高二6班)



十年前埋下的种子

在回到母校前,校友们从记忆中撷取了附中三年中最精彩的切片: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语文课上去操场上背古诗;在月亮升起的劳技课上做单片机;走在灯光夜色交织的国权路梧桐树下。

——胡斐(2012届)


十二年前,在当时复旦附中语文组的支持下,我和同班另一名同学校内发行了生平第一本个人文集,一直留存至今。邀请老师作序(感谢丁鸣老师!)、自己设计封面、随心所欲地吐露心声,让我感受到写作本质上是自由的经验,而创造是人类的天赋。这或许决定了今后我与文字之间漫长的缘分。

——宋一帆(2013届)


窗外斑驳的树影、几乎一直有人的操场、远处建设中的上海中心这些让心情迅速平静的风景和放学时回首能看到透出一间间教室灯光像钻石一样璀璨的博学楼与钟楼。

——周臻(2014届)


宽容自由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校园图书馆馆藏,超长的午休时间,独一无二的班级日志,洒进教室的落日余晖。

——俞易(2015届)


高一首次作为团支书组织以“就业”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初春的博学楼教室里,我体验到学生工作的紧张、辛苦和成就感,也意识到自己对活动组织的兴趣。从附中毕业至今,我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先后担任了团支书、学生团委副书记和学生会指导老师一职,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职业选择”主题团日为我的“职业选择”埋下的种子呢?

——沈逸菲(2019届)


十年前在图书馆徜徉、在操场上奔跑、在问思楼沉潜于实验的少年们,今天已长成了各个领域的青年才俊。而讲台下凝神静思的同学们,也被期许着下一个十年。

附中人明明相代的,是对生命内在力量永不止息的探索,更是对天下与远方的无穷关切。“时光讲台”作为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还有“职业微体验”、“青春脱口秀”等更多活动期待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深度融入,希望可以助力大家确立志向,砥砺前行。




_

供稿|

高二年级组


_


_

文字|

郭方旋璇


_


_

摄影|

徐  阳


_


_


_


_


_

1、微信搜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或Fudan-FZ)即可关注。

2、直接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即可。

如何关注我们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官方号。这里,有你关心的附中人和附中事。欢迎关注复旦附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