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编制
对项目的功能进行梳理,包括资金性质、预期投入、支出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受益对象,明确项目支出的功能特性。
依据项目的功能特性,预计项目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从而确定该项目所要实现的绩效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将项目支出的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从中总结提炼出最能反映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将其确定绩效指标。
一、产出指标:
1. 数量指标:反映项目需要完成的任务量,预期可以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数量,如购买设备数量、绿化养护面积、补贴人数、建筑规模指标等。
2. 质量指标:是指项目预期的质量等次和质量实现程度,如质量合格率、质量达标率、考核优良率。
3. 时效指标:反映项目预期工作进度,如计划进度完成率、完成任务及时率、工期指标、工程形象进度等。
二、成本指标:
反映预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如总成本 、单位造价成本、单位功能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等。
三、效益指标:
反映与既定绩效目标相关的产出所带来的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可进一步细分为:
1.经济效益指标:反映项目实施预期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如促进农民增收率或增收额、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乘数、休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没有经济效益产生的项目不需要设定。
2.社会效益指标:反映项目公共产品或服务预期可以产生的社会效果,预期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如购置的物品、设备、信息系统等项目,可设定“利用率(使用率)”为三级指标,反映预期利用情况或使用频率。
3.生态效益指标:反映项目实施预期对环境、生态产生的影响。如“污染物排减量”、“废水排放达标率”、“废弃物再利用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等指标。
4.可持续影响指标:反映相关产出带来影响的可持续期限,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发挥作用。如“项目持续发挥作用的期限”、“对本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
四、满意度指标:
反映项目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对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根据实际细化为具体指标,如“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社会公众投诉率/投诉次数”等。
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如过去三年的平均值、以前某年度的数值、平均趋势、类似项目的现今水平、行业标准、经验标准等,确定绩效标准,并依据项目预期实施进展,结合预计投入的资金规模,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供稿:财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