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体制机制,让“沂源红”宣讲体系“永葆活力”
“人民楷模”朱彦夫宣讲报告会
统筹谋划宣讲主题。“沂源红”宣讲团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植根沂蒙精神沃土,聚焦全县中心工作,把握理论宣讲的时代性、本土性、群众性要求,深入推进理论宣讲队伍、内容体系建设,将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旅融合等重点工作贯穿始终,不断推动理论宣讲“常态化、大众化、多元化”,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鼓励群众自己讲”的基层理论宣讲新格局。
建好用好宣讲“主力军”。选拔800余名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的宣讲员,组成“沂源红”宣讲团8支宣讲分队,覆盖各部门、行业、领域,实现村村都有宣讲员,构建起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宣讲体系。成立先模人物事迹报告团,持续挖掘“人民楷模”“时代楷模”“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振华等楷模事迹,积极开展巡回宣讲,聚力推动新时代沂蒙精神红遍齐鲁,遍地开花。
培养壮大宣讲“后备军”。积极挖掘选拔宣讲能手,锤炼宣讲队伍,在榜样引领和信仰力量的感召带动下,“80、90”新青年加入宣讲队伍,逐渐形成老中青相结合、专兼职相辅相成的宣讲队伍结构。
丰富形式载体,让“沂源红”宣讲内容“更有温度”
“沂源红”宣讲团用快板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强化量身定做。针对党政机关干部、基层党员,强化理论宣讲,在朱彦夫教育基地、618战备电台、万祥山红色记忆馆等红色旅游景点打造5处红色讲堂,开发“重走彦夫路”“体验棚沟造地”2条参与式、体验式现场教学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针对农村群众,开展灵活机动的“小微”宣讲,邀请社科理论专家、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跟群众“面对面”宣讲党的政策理论、惠民政策、农业生产知识,真正让群众“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
推广志愿服务。探索“沂源红”宣讲团“一站式服务群众”新模式,依托“沂源红”民生综合体、各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常态化开展农业扶持、医疗卫生等惠民政策宣讲,提供农技培训、温暖义诊、法律援助等服务,将大道理融入到具体行动中来,用“无声”宣讲践行为民宗旨,赋予理论宣讲更深刻的内涵,让理论宣讲更具温度。今年以来,已开展活动180多场,参与志愿者2000余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
借力文艺活动。深挖县域红色故事、好人故事,创作《精准扶贫暖人心》《圆梦》等20余个文艺节目,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三句半、小品等文艺形式中,累计演出300余场,实现用百姓自己的话、说百姓关心的事、讲百姓信服的理,增强宣讲的感染力。
“沂源红”巾帼宣讲团开展流苏树下话家风宣讲活动
拓展宣讲阵地,让“沂源红”宣讲成果“遍地开花”
打造流动课堂灵活讲。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群众何时闲下来,就在何时讲”的原则,创新开辟“苹果园里”“樱桃树下”等各具特色的“小微宣讲站点”,将公园凉亭、村头石桌、田间地头全部纳入宣讲阵地,推动实现理论宣讲与群众生产生活统筹兼顾、精准嵌入。今年以来,已开展“小微”宣讲活动200余场,受众1.5万余人次。
打造固定课堂集中讲。结合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三会一课”,依托县直单位、企业学习讲堂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固定时间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各类主题宣讲。面向县大班子领导、镇办部门单位党政正职、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等群体开办县委党校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农文旅融合、数字农业、乡村振兴等相关内容进行讲授,为加强全县党员干部和企业家队伍理论教育培训开辟了新途径。
打造云端课堂随时讲。“沂源红”宣讲团紧跟时代步伐,将理论宣讲搬到线上,融合打通“报、网、微、端、屏”各种渠道,打造多元化理论宣讲载体。整合县老干局、教体局、文旅局、融媒体中心、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公众号、抖音号、直播间、视频号等各类宣传媒体,建立起多维度广覆盖的云端课堂矩阵。用好“沂源红”视频号,推出“沂起宣讲二十大”“身边的榜样这样说”等栏目,定期录制、发布理论宣讲、政策宣讲音视频,目前已发布90余期,让党的创新理论直达群众。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