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万家助振兴
——我市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纪实
朱坊红色康养名村、谢坊乐村露营基地、泽覃乡希平村金鹊谷……在“四好农村路”的引领下,一个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热门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朱坊村
近年来,我市加快打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持续促进城乡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双向奔赴。
目前,我市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89.7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覆盖村组、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路通,筑梦前行天地宽
90多年前,日东乡境内山林里一条隐秘小道曾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日东乡却因森林密布、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其他乡镇。在日东乡工作了28年,经常往返城区和日东的干部刘艳平对此深有感触。
“行路难,路难行。以前,从城区到日东,要绕道合龙,翻兰兜岽,坐车差不多要2小时。除了路远要上山下山,更要命的是羊肠小道九曲十八弯,到乡里下车时,头晕脑胀,呕吐不止。”刘艳平笑称,进了日东乡便不想回城区,回了城区便不想进日东。
修好路、修大路成为日东群众几代人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借着政策扶持的东风,日黄公路修通,日东贡潭等东南片区5个村结束绕道合龙的历史,曾经的羊肠小道也变成宽敞笔直的柏油路。
▲日黄公路
如今,一条条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依山而建,一条条通组路、民心路、致富路伴水而兴,它们纵横交错,连线成网,串联起瑞金的千家万户,将农民、农业、农村紧密连接起来。昔日货滞于途、人阻于道的窘境,早已成为历史。
▲壬田镇柏坑村
“我们多方筹措资金,高标准推进行政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工程、美丽农村路创建等工作,织密农村公路网络,改善群众出行和生产条件。”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假茂说。
路畅,外通内联乡村活
一条好路,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养。如何精细推进乡村公路管护,我市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11月12日上午8时,九堡镇巡护员温九发穿上绿色马甲,骑上摩托车,沿着X626公路,检查和管护道路,并将重要信息记录,及时向上反馈。“和道路有关的情况,桩桩件件都要记录,反馈到上面。”温九发说道。
目前,我市基本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设立县级、乡级、村级“路长”319名,将所有乡村公路纳入“路长制”管理范畴,并设立了“路长制”工作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X626处发现一堆洒落砂石,需要及时处理。”温九发将信息发至工作联络群,附带实时图片的路面维修申请单。接到申请单后,第三方公路养护公司立即出动,按照温九发所说的位置,前往维修。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到一个小时,几乎实现“无缝链接”。
路兴,景美业旺惠民生
修好一条农村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乡村公路离农业、农村、农民越近,闭塞、贫穷的阴影便离它们越远。
11月9日至10日,厦门游客李佳瑜一行在日黄公路沿线,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他们沿着日黄公路,途经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观音岽茶场、古驿道、古茶亭等景点,一边骑行,一边停留打卡留影。“瑞金不仅红色景点丰富,生态旅游也别具魅力,真是不虚此行。”李佳瑜说。
▲日黄公路带动沿线大棚蔬果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显山露水、自然通透、乡村野趣”的最美乡村道路,依托市域丰富的红色资源、绿色生态、古色文化,推动“红古绿”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吸引海西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前来打卡。
初冬时节,谢坊镇云龙村千亩富硒蔬菜大棚处,一辆辆冷链物流车经由乡村公路开到田间地头,再经由乡村公路、高速公路等,一路向南,驶向粤港澳大湾区。“路好啦!客商愿意来了,蔬菜不愁卖了。”农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邹伟英说。
“四好农村路”连起现代农业新图景。如今,我市拥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基本形成以脐橙、蔬菜、生猪为主导产业,现有蔬菜19万余亩、脐橙20万余亩,肉类总产量达5.8万余吨。
以“四好农村路”为支撑,我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取得显著成效:1个示范乡镇和17个示范村入选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建成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101个,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全市乡村正在蓬蓬勃勃地振兴发展起来。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