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任性”的小经方!散风寒,通心阳,巧治胸前憋闷,显中医之美

健康   2024-11-26 12:20   辽宁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临床仲景方剂学》、《仲景方药古今应用》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许多人跟我说,文老师,中医现在是不是只能拿来养生,不能拿来治病了?

我说,中医从来都是治病的啊,谁说它只能养生呢?

只不过,现在会用中医治病的人,越来越少。用中医治病的手艺,不如从前了。这就导致患者对中医,失去了信心。

来,振奋咱中医人的文化自信,也是为了证明中医确能治病,我给你讲一个小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36岁。

什么毛病呢?每次到了冬天,他就容易胸中憋闷难受,甚至有时候还疼。而且伴随咳嗽、气短、四肢发凉的现象。整个人畏寒、怕风。

总之,这样子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36岁的人。说63岁,倒还差不多。

这个情况怎么能解决呢?患者后来慕名,求治于刘渡舟前辈。刘渡舟是经方临床运用大家。这里,我们就不多介绍了。

刻诊,患者舌苔色白,脉象弦缓。

了解到这些以后,刘师给开了一张小方子。这方子特别精巧简短。但见:

桂枝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制附子9克(先煎)。一共开5剂。

结果如何?患者把这5剂药喝完,胸闷啊,恶风寒啊,气短啊,就这些毛病,全都没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反应刘渡舟临床经验的相关专著中,屡屡被引用。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个患者。

他属于什么呢?就是胸阳不振,外感风寒。

你看,他脉缓,苔白。这显然是虚寒之象。四肢不温,这是寒象。症状在冬季加重,是寒象。所以,他胸闷胸痛、咳嗽气短,就得考虑是心阳不振导致的。同时,这个患者畏恶风寒,可见他有表证,有风寒之邪郁表。

总之,这个患者是内有胸阳不振,外有风寒袭表。怎么解决呢?你看当时刘师的小方子——

桂枝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制附子9克(先煎)。一共开5剂。

其中,桂枝作为君药,内能温通胸阳,外能解表散寒。生姜为之助力,可以增加温通阳气,散寒解表的功效。

生姜又和大枣相配,固护中焦,促进气血生化之源。

制附子,温补心、脾、肾阳气,对恢复胸阳有重要意义。

那这里面,就用到了一个小经方,这就是桂枝去芍药汤。这是我们要着重理解的。

桂枝去芍药汤,就是桂枝汤去芍药而成。基本配伍,是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水煎服。它的作用,就是解肌祛风,温通心阳。主治,就是外感风寒,兼胸阳不振。患者表现出来,就是发热、恶风寒、出汗、胸满闷,脉促。


这里的关键,就是桂枝。桂枝内通心阳,外解风寒。去掉芍药的原因,是芍药敛阴,有碍于温通阳气。也就是说,桂枝汤去掉芍药以后,经过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化,就成了通心阳、祛风寒的方子。中医临床,常常用它治疗胸闷,证属心阳不足者。

另外,它还常常用于治疗体虚感冒,伴随脾胃不足者,以及心脏病恢复期,伴随脾胃虚弱者。因为其中的生姜、大枣、炙甘草等,都有健脾的作用。

在上文医案里,刘渡舟前辈就运用了桂枝去芍药汤,抓住患者胸闷痛、遇寒则发,以及恶风寒的主证。这体现了刘师对桂枝去芍药汤的深刻理解。

所以说,中医能不能治病啊?当然能。小经方,巧妙运用,就可以解决难题。但问题是,会如此运用经方的医家,不多了。这就需要我们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和学习者,能够多多了解,多多学习,把前人的好经验,继承下来。这是中医发展的当务之急啊。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微门诊
微门诊,你手机上的健康顾问,全天24小时为您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