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大杯/盘比”的OCT影像学解读

健康   2024-12-04 19:50   江西  
本文由王富彬眼科特约授权中国眼科网信息平台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得授权

       频域OCT(SD-OCT)和扫频源OCT(SS-OCT),让临床医生加深了对视神经头部的了解,但在使用SD-OCT技术时,常常采用深部增强影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 EDI)模式。本文主要描述视盘检查时,OCT的图像特点,这些图像分别来自SD-OCT和SS-OCT。有些影像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但临床上往往很少谈及,尽管这些影像表现或许与临床诊断和治疗,表面上似乎没有表现出鲜明的直接关系,但既然它们是客观存在的,那就应当知道和了解它们。另外,本文还描述了生理性也就是正常的“大C/D”的OCT表现。

垂直杯/盘比

       杯/盘比,是青光眼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假如没有特殊说明,杯/盘比通常是指垂直杯/盘比(vertical cup-to-disc ratio, VCDR)。

       筛查或临床初步检查时,最开始几乎总是检眼镜或眼底彩色照相。人们采用视盘彩色照相,意图是想早期发现青光眼的预警因素,主要包括5个指标:1. VCDR的数值>0.5;2. 同一个人,双眼间VCDR不对称性>0.2;3. 神经檐(neuroretinal rim)的上部或下部变薄;4. 视盘出血;5. 视神经头部(optic nerve head, ONH)的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 RNFL)楔形缺损。人们也根据这些指标,制定了“正常标准”,而且这个标准至今也还在被使用,但进一步观察发现,正常标准受种族和年龄因素影响很大,有时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比如,一项在Tanjong Pagar地区的调查结果发现,VCDR“正常值”是0.7。

视神经头部与视盘/视乳头的区别

       近年,由于新的分析仪器不断问世,尤其是OCT,悄然之间一个以前不太常用的术语开始被高频度使用起来,这就是“视神经头部(optic nerve head,ONH)”。其实,这一术语早在很多年前就在欧美流行了。二十年前,美籍华裔眼科专家施殿雄教授在他主编的中文《实用眼科诊断》一书中,就使用了“视神经头”这种表达方式。

       视神经头部(ONH)是指视神经的球内段,与视盘(optic disc)、视乳头(optic papilla)不是一个概念。视盘是指ONH前端的en-face图像,或者说是检眼镜下看到的或彩色照相看到的图像。正常情况下,视盘并不隆起,与周围视网膜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被称为“视盘”。视乳头这个术语则来自古老的最初观察,当时是在尸体上观察“视盘”,而在尸体上由于“视盘”水肿隆起,因此称之为“视乳头”。

      ONH术语的广泛使用,与OCT普及有很大关系。在普通的眼底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玻璃体-视网膜界面视盘的“表面”图像。但是,现代OCT技术,提高了扫描穿透深度,这使得“视神经前段”的结构表达成为可能。就扫描光源波长来说,频域OCT(SD-OCT)通常在800-900nm,而扫频源OCT(SS-OCT)则在900-1100nm左右。与SD-OCT相比,SS-OCT由于波长更长,因此对蛋白质、黑色素等生物组织也有很好的穿透率,可以清晰地显示脉络膜和巩膜的组织结构图像。

正常C/D的视盘OCT图像与“边缘组织”

       在OCT图像上,可以基本表达ONH的解剖学所见,如视网膜内界膜、Elschnig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 of Elschnig)、Kuhnt中央结缔组织半月板、Elsching边缘组织、Jacoby边缘组织、Kuhnt中介组织、筛板前区(prelaminar region)、筛板区(lamina cribrosa region)以及筛板后区(retrolaminar region)等。

       临床上,有时会忽略OCT的一些影像征象的存在,但这些征象应该被知道:

       Elschnig边缘组织(marginal tissue of Elschnig):是巩膜组织从视神经软膜和巩膜连接处向前延伸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环,它将脉络膜和视神经组织隔开,其下缘与巩膜相连,上缘延伸至视神经前开口,常与Bruch's膜相融合,颞侧比较容易看到。Jacoby边界组织(border tissue of Jacoby):位于Elschnig边缘组织的内侧,由星形胶质细胞构成,厚薄不均。Kuhnt中介组织(intermediary tissue of Kuhnt):有时,Jacoby边缘组织会越过脉络膜继续向前延伸,从而将外层视网膜和视神经分隔开,继续向前延伸的这段星形胶质组织构成的结构称为Kuhnt中介组织。Kuhnt中央半月板(central meniscus of Kuhnt)或Kuhnt中央结缔组织半月板(central connective tissue meniscus of Kuhnt)在视杯底部,来自视网膜中央血管和 Elschnig 内界膜的结缔组织及胶质组织增厚,形成Kuhnt中央半月板,将玻璃体和视盘分隔开,并与Elsching内界膜相延续。当视杯较深时,生理性的即非异常的大视杯,Kuhnt中央半月板也参与部分填充该凹陷。

正常“大C/D”的OCT图像

       正常情况下,会出现视杯大小明显超出正常人范围的情况,这种“大视杯”也被称为生理性大视杯。生理性大视杯,英文也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physiologic large cups、physical macrocup以及large (physiological) cup disc等。既然视杯变大了,那么显然杯/盘比值(cup to disk ratio, C/D)也势必会发生变化,这将导致C/D比值升高,于是,“生理性的大杯/盘比”也就发生了(physiological large cup-to-plate ratio)。

       视杯,是视盘上一个锥形或漏斗形凹陷,C/D是视杯直径除以视盘直径的数值,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当C/D小于0.7时,双眼间数值不对称可能比视杯的大小更重要。临床上,关于C/D的记录,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大多数人喜欢这样描述:C/D=右眼比值/左眼比值,比如,C/D=0.6/0.5,意思是右眼为0.6,左眼0.5。一般认为,当C/D≥0.6时应做青光眼排查。

      这是一位正常人、大C/D的OCT图像。可以看到很像青光眼的视盘血管鼻侧移位,在视杯的实际测量中,视杯的最深处并不在中心,而是在视杯的上半部。宽大的视杯底部,看到一个圆形凸起,这是凹陷处的视盘大血管,鼻侧壁“悬垂”样一个椭圆形强反射,也是一条血管,这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血流信号或与OCTA影像点对点分析来证实。筛板前区、筛板区和筛板后区也十分清楚。视盘的血管,常常随着凹陷的视杯也随着向下弯曲。在B-scan影像上,Kuhnt中央半月板反射光带将玻璃体和视盘分割开来,这也就是所说的Kuhnt中央半月板在视杯较深时,会随着视杯的加深下沉到杯底,对这个凹陷进行“充填”,Kuhnt中央半月板反射光带下面,一条视盘血管也在视杯底通过。生理性大C/D,需要多模态影像技术和病史追踪加以明确。

班编辑:CQY

值班审核:CQY

推荐文章

2023年中国眼科十大新闻:光明的见证与未来的启示

黄斑区血管密度测量:如何读取OCTA影像报告

内层脉络膜纤维化:慢性CSC在OCT上的Biomarker

中心凹无血管区(FAZ):OCTA影像解读的几个相关问题

眼科的OCT到底是什么检查?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转载文章 旨在知识分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特约授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得授权!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睛彩眼科网
睛彩视记——精彩视界全记录 www.yanke360.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