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2024年集美区亲子家庭读书会以“聆听儿童的声音——家庭教育儿童成长”为主题,在嘉庚书房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集美区妇女联合会、集美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办,小水滴成长俱乐部、厦门万千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邀请了二十余位家长共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
分组讨论 思维碰撞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由小水滴成长俱乐部的创始人、美国PET父母训练认证讲师,荣获中国教师报2019年度十大课改人物的潘品瑛老师担任。
潘老师依据家长们的座位分布进行了分组,并在各组组长的组织与记录下,安排了四轮有序且每组人员不断流动的讨论。
在四轮讨论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就自己家庭近期遇到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分享。同时,家长们结合《家庭教育》一书的相关内容,针对小组内提出的主要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了各自的体会,共同探讨了解决方案。
找寻答案 成果展示
第一小组的家长们总结出的核心家庭教育问题为:孩子们总是沉迷于玩耍,不愿意完成作业。对此,家长们探讨并提出了以下策略:
将孩子的兴趣与作业内容相结合,让孩子意识到完成作业同样可以是愉快的体验。
引导孩子制定并遵守“娱乐”与“作业完成”之间的平衡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家长应耐心陪伴孩子,共情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孩子克服这一挑战。
在听取了家长们的意见后,潘老师也提出了建议,强调任何计划的制定都应与孩子达成共识,避免家长单方面决定。
第二组家长观察到,在家庭环境中,无论孩子处于成长的哪个阶段,沟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与子女保持有效的沟通,他们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需要从孩子幼年时期就开始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并持续进行自我修养与提升。
无论父亲还是母亲,在家庭教育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教育不应仅由母亲一方承担。
对此,潘老师归纳道,孩子无论遇到何种问题,其根本原因往往可追溯至父母自身,因此父母保持学习家庭教育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组家长们总结出的共性问题是:如何通过沟通提升孩子的学习。综合了在座家长们的讨论结果,他们归纳出以下几点建议。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前应进行心理准备,确保自身情绪稳定,以便能够以耐心和理解的态度与孩子交流。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在遇到问题是先说教,导致孩子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
看见孩子。对于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家长需要细心观察,洞察孩子内心的想法及需要。
正向鼓励。适时为孩子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鼓励、表扬孩子。
给予安全感。用平等的方式与孩子相处,愿意向孩子道歉,做孩子忠实的伙伴。
潘老师强调,家长不应总是期望孩子改变,而应首先从自身做起,主动奔赴孩子。正如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所强调的:“孩子天生就是好的。”
第四组家长专注于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在台上进行了生动的角色扮演。几位家长分别扮演孩子、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结合四轮深入讨论后得出的策略,为在场的所有家长们展示了一系列触动心灵的亲子沟通场景。
在这一次演绎中,尽管父母始终以耐心和温和的态度,循循善诱地向孩子提出建议,并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照顾到孩子的厌学情绪,但似乎仍旧未能完全触及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潘老师总结指出,这场演绎旨在促使家长们自问:“你是否真正接纳您的孩子,并允许他们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孩子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父母言行之间的不一致,这往往导致孩子们对父母缺乏信任。
专家分享 总结提升
在本次读书会即将结束之际,潘老师向全程参与讨论的厦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子学会儿童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南强儿童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曹剑波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自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出版至今已近百年,百年后的我们阅读此书的意义何在?
曹教授指出,陈鹤琴先生在一百年前提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建议,至今依然具有时效性。尽管时代在不断演进,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一个世纪前相比,仍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在当下阅读陈先生的著作,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能够汲取其中的家庭教育智慧,更在于通过这一过程实现自我认知的深化。他同时强调,做家长是不需要经过考试的,因此大家要借鉴前人的优秀家庭教育经验,不断学习。
潘老师也分享了自己阅读此书的感受:从前,我困惑于为何父母双方都来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却要求二人对任何事情都要相同的看法。在阅读此书后我才明白,夫妻双方完全可以拥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关键在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只要夫妻双方事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立场上保持一致性,就能有效地共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们将自己在本期读书会的收获,记录在便利贴上,这不仅是一种提醒,更能促使他们将所吸收的家庭教育知识付诸实践。他们明白,只有先从自身做起,才能有效地影响孩子。
未来,集美区亲子家庭读书会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激发更多的家长主动探索和学习家庭教育。
END
图片来源:签约摄影
本次活动终解释权归主办方及万千研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