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就比如说题目中的问题,全人类不断练习从悬崖上往下跳,时间足够长的话,最终能否进化出翅膀?
其实这个问题是对进化论的误解。这里先强调一点,有人会认为把进化论叫做“演化论”比较合适,其实没必要这么较真,称呼或者翻译的不同罢了,并不会改变进化论的本质内容。只是有人觉得“进化论”这种称呼不严谨,但没必要因为这个就反对进化论。
进化论并不是“用进废退”,更不是万能的,不是你想进化成什么样就能进化成什么样。进化论是以基因突变为基础,同时通过大自然选择,然后进行被动的淘汰。
用进废退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区别,长颈鹿是最好的例子,其实这个例子早就被用烂了。用进废退理论认为,长颈鹿可以通过不断锻炼,也就是不断伸脖子的动作让脖子变得越来越长,自己锻炼出来长脖子之后,自己后代的脖子也会很长。
进化论并不那么认为。进化论认为基因突变完全是随机行为,没有固定的方向。比如说,在基因突变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脖子长度的长颈鹿,分别是1米和1米5,很显然,1米5脖子的长颈鹿更容易存活下来,而1米脖子的长颈鹿大概率会被大自然淘汰。时间长了,最终留下来的长颈鹿脖子就会越来越长。
根据进化论,基因突变会形成拥有不同性状特征的个体,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大自然淘汰,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于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适应环境的个体的性状特征就会保留下来,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讲的进化,其实就是基因突变的不断累积,这里的基因突变当然指的是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那么不能适应环境的也很难一直累积下去,早就被淘汰了。
由于进化的过程相当漫长,这就要求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必须足够多,同时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不能太剧烈,只有这样,该物种才有充足的时间让大自然选择变异的个体。一代又一代的变异不断累积,最终物种的形状发生了偏离,从而在某个时间段产生新的种群,也就是“亚种”,物种就是这样通过时间的积累不断进行更新和分化的。
通俗来讲,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比如留给物种足够的时间进行大自然选择和淘汰。因为任何物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该物种性状的整体稳定性,也就是说,首先要保证“人还是人”,不能说因为基因突变,生下来的下一代人类突然就变成其他物种了,这不乱套了吗?
在保证整体稳定性的基础上,基因突变会不断累积,到了一定程度,性状特征就会发生明显的偏离。而这个过程需要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在短时间里有剧烈的变化,否则基因突变就没有时间进行累积,自然也发生不了明显的性状改变,进化也不可能发生。
像题目中所讲的,试图通过跳崖这种行为,在短时间内就想进化出翅膀,是根本不现实的,因为“从在地面上行走直接过渡到了跳崖”,人类活动的环境发生了如此剧烈的改变,基因突变完全承受不了,意味着没有任何进化时间,大自然的选择就很简单:直接淘汰所有人类!
也就是说,人类想要通过跳崖这个动作进化出翅膀,理论上讲并不是不可能,但有一个重要前提:跳崖这个动作绝不能太简单粗暴,不能直接“赤手空拳”直接从几百米的悬崖上直接跳下去,而应该采取更“温和”的跳崖方式。
“温和”的跳崖方式有很多,只要保证人类在跳崖的过程中刚好不会摔死就行,比如说,适当降低悬崖高度,在悬崖下面铺上一定厚度的缓冲物体等,实际上这种跳崖方式就等同于体育训练,只不过这种体育训练的风险性更高而已。
而长时间“体育训练”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人类的手掌角质也会变得更厚,更类似脚的特性。因为在跳崖落地的过程中,四肢落地显然比双脚直接落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
这意味着人类会朝着四肢物种进化?或者退化?
其实进化或者退化只是人类的定义而已,只要能适应环境的就是进化。也就是说,只要能让人类更适应跳崖,就是进化。
当然,进化成四肢物种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还有很多其他方向,而进化出翅膀也是其中一个方向,只是很极端的方向。
不过,进化论表明,后天获得的性状变异并不能直接传递给下一代,比如说你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发达胸肌并不能遗传给你儿子,你儿子出生后不可能有发达的胸肌。但是,这并不是说后天努力获得的变异就毫无用途,这些变异能够保证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不被环境淘汰,剩下的就是期待下一代的身体结构发生“突破性”变革。
什么变革呢?说白了就是基因突变,期待后代能通过基因突变,突变出让他们“飞翔”的基因,也就是“翅膀”。
说白了,不管你如何努力,如果基因本身“不争气”,就是不突变出能够飞翔的基因,你的任何努力都是白搭。
等等,刚才说了“基因突变都是随机的”,意味着我们并不能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呢?
并不是,基因本身的突变确实是随机的,但在重组的过程中,的确也会受到人体内环境改变的影响,而后天的努力和环境改变会引起我们身体内物质交换的改变。
基因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这种干扰最终会影响到基因的重组过程和结果。只是我们目前并不知道外部的干扰到底如何具体影响到基因的,更不能控制最终的影响结果。
而基因突变的这种不确定性,会让整个物种的性状表达方式不断扩散,朝着多样化扩散,实际上这就诠释了地球生命史上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
虽然基因突变是不确定的,但只要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足够庞大,时间足够长,就意味着突变可以覆盖更多的方向,甚至覆盖几乎所有的方向。理论上分析,终有一天会突变出具有飞翔功能的基因。
也就是说,基因突变实际上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错误的或者说不适应环境的基因被淘汰,那些正确的基因最终会被留下来。
在基因突变的基础上,加上后天获得的变异,两者一起推动了物种的不断进化。
当然,通过基因突变直接获得能够飞翔的功能,可能性几乎为零,但突变出更适合跳崖的基因变异,可能性会更大,并且这种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在这种遗传的基础上,后代就会变得越来越适合跳崖,虽然并不见得最后一定会进化出翅膀,但肯定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更适合跳崖的性状特征,就好比“猫有九条命”,从高处跳下很难摔死一样。
最后说一点,基因突变是物种进化的基础,但还必须有来自外部环境的生存压力,才能有进化的发生,这种其实也属于大自然的选择。就拿我们人类来讲,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迫于环境压力,不得不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之后,其实人类的祖先仍旧面临着超乎想象的生存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强大生存压力,也会影响到人类祖先身体内部物质的交换,进而间接影响基因突变,最终人类祖先也是足够幸运,终于突变出了智慧基因。
对于绝大多数物种来讲,其实智慧不但没用,反而还是累赘。统治地球超过1亿年的恐龙,由于统治力太过强大,生活非常安逸,根本没有任何朝着智慧进化的动力,即便是基因突变本身真的非常随机地突变出了智慧基因,也并不会保留下来。但智慧对于人类祖先来讲恰恰是最好的“礼物”。没有智慧,恐龙仍旧能通过其他方式生存下来,但如果人类祖先没有进化出智慧,结果只能是灭亡。
也就是说,人类的祖先其实本应该是要被淘汰的,只是运气站到了我们这边。如果人类祖先运气没有那么好,没有突变出智慧基因,最终会怎么样?
两个字:灭亡。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结局很残酷,甚至让我们无法接受,但其实太正常不过了。大自然的主旋律其实就是灭亡,我们根本不知道大自然筛选掉了多少不能适应环境的突变基因,但一个残酷的事实其实已经表明了一切:
地球上出现过的物种,99%以上都已经灭绝了!
所以说,如果人类这个物种被大自然淘汰了,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就犹如广阔的大海溅起的一小朵浪花一样,大自然毫不在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