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心理课】心怀希望感,稳步向未来
文摘
教育
2024-08-26 08:40
广东
即将开学了,很多小伙伴都在忙碌着备课了吧。有小伙伴问我,开学第一课是讲心理健康,还是讲适应呢?这两个话题应该都是新学期绕不过的话题吧。具体选择哪个内容就得结合学校实际的工作安排了。本节课从心理资本的角度,跟同学们谈谈希望感。
希望感包括两种思维特点:一是路径思维。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很多条路径来达成目标,有一种“我会找到方法来完成它”的信念。二是动力思维。认为自己能够有效掌控自己的行为,“我认为我的表现很好。”“我认为我过往所做的事对我的将来有帮助。”本课以Snyder 提出的希望感理论为指导,引入“WOOP”思维,通过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两种思维(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希望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变化,积极面对困难和迎接挑战。
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希望感与如何提升自我内在希望感;2.情感目标:在体验中增强内在希望感,以良好心态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提升希望感的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上课前给同学们介绍心理课的课堂约定“认真倾听、积极参与、真诚分享” ,如果同意我们的课堂约定请双手拍桌5次“XX XXX”。 教师课前准备“希望”拼图(拼图是由包含“希望”二字的图片剪切而成,图片是百度搜索的,用A4纸打印,按照同样的方式剪裁成大小不一的小碎片),拼图根据需要准备6-8份用信封装好,每份拼图碎片数目控制在30片左右。一份拼图拼好之后就是一张含“希望”二字的A4大小彩图。
(1)“希望感”的内涵:拥有积极的目标,认为自己能够找到达成目标的路径,并拥有强烈的动机去使用这些路径达到目的。
点睛:希望感包括两种思维特点:
(2)播放视频《杂草的梦想》
这个视频是围绕一棵蒲公英展开的,在炎炎烈日下,它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在目睹同伴的接连死去后,它并没有放弃,并没有“躺平”。而是在明知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甘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拼搏,它在途中被滚烫的底面烧伤,但它仍然向前爬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阵风把它的种子吹到了它所向往的目的地,它们代替它,在那里生根发芽,肆意生长。
刚刚升入高中,不少同学心里既有期待也有担忧,“上课听不懂,我的学习跟不上怎么办”、“交不到朋友怎么办”、“不喜欢这里,想逃离”等等。这些担忧是难免的,但也是暂时的,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能力克服。
(3)希望感测量
课堂小测
注:此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 Snyder 编制,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何敏贤博士翻译并通过效度验证。1 分 = 十分不似我……8= 十分似我。教师解读量表:该量表由三个分量表组成,题目 1、4、6、9 测试路径思维;题目 2、8、10、12 测试动力思维;题目 3、5、7、11 测试负性情绪。采用8 分制评分方式,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分值越高,表明该维度感越强;情绪分越低,表明情绪越积极。
在这里跟同学们讲讲什么是WOOP法则,分发本节课的导学单,同学们根据导学上的任务逐一完成。WOOP第一步是确立目标,让同学们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在新学期里的目标,完成后讨论自己写下这个目标完成的可能性?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随后引出目标管理原则。
❶ Wish(愿望)
用SMART原则给自己制定一个让你兴奋的目标或者愿望。
这个愿望能够达到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花时间深入地思考和想象一下。 这是面对现实的一步,预设一下现在距离这个结果有什么障碍。可以想一想,在高中阶段哪些因素会影响自己,阻碍自己实现目标?这些阻碍因素可能来自外在,也可能来自内在。 计划要参照预设的障碍,按照“如果…那么”的模式来制定,比如:如果今天比较累,那么我就放空5分钟再背诵20个单词。如果困难(我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我可以怎么做?过去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参照?我可以向谁请教?等等。
(1)树立明确目标。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给自己新的学年树立一个相对明确的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最好是可以实现,同时不那么容易实现的目标。可以参考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具体的 (specific),可以测量的(measurable)、可以实现的(attainable)、有关的(relevant)、有时效的(time- bound)。 (2)寻找多种可能。设定目标后,我们经常发散性想一想,能不能找到尽量多的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然后通过比较,选择一种最高效可行、最有可能成功的方法去努力。当然,还需要保持弹性,可以准备一些替代性其他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3)持续行为投入。“心动不如行动”,希望感理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个人的主动精神,我们可以争取立即采取行动,即便是微小的行动,只要持续的投入,形成行为的习惯,一定会让希望成真,也会让我们更有掌控力。 (4)积累愉悦事件。我们都清楚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运动,人际联结等。可是很多时候做起来不容易,建议可以从能够给你带来愉悦感的小事件开始。捕捉并刻意创造那些令我们感到愉悦的小成就,如此积累越多,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就可能在某个瞬间打破。 (5)体验意义价值。虽然享乐型活动(吃喝玩乐),会给我们带来愉快心情,但长期来看,如果我们能投入一些实现型的活动,通过全身心地投入某些充满挑战、能感受自己的成长、拥有意义和价值的活动,比如志愿服务、帮助他人、创造性工作等,就会体验到更久远和深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这节课的内容不算多,重在让同学们思考并分享,课堂也预留了很多学生思考和分享的时间。这个内容放在学生刚刚入学后的前几节课,还是希望通过开始的几节课让同学们了解心理课的要求和形式,以便后期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
直接点击文末喜欢作者,赞赏8元,可获得本课全部资料,本方式长期有效。后台不设置自动回复,所以赞赏用户是在作者看到后台提示后一一发送资源,1小时内发送百度云盘的资料链接,相信作者会第一时间回复,请勿催促。 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勿将资料外传他人。 获取资料请先关注公众号,以便作者发送资料或联系您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