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TA叫“吕宋村”……

时事   2024-12-09 22:30   福建  
















帆起一线 通彼远方

  

鸿渐村高阳楼鸟瞰图 

 

     


侨乡鸿渐村,坐落在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近年来,回漳州,除了市区的进发宫、石坑的保泉宫,还会到鸿渐村。换个视角观察漳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与相关实践”的代表性社区,更容易看到不同社区群体和个人的创造力。今年8月,陪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巴莫曲布嫫研究员来到这里,发现村里又建好了关于“送王船”的展示场所。







鸿渐村凤山宫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送王船”活动的代表性宫庙 




“船”与“水”相连。明朝成化至弘治期间(公元1465-1505),月港成为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鸿渐村占据滨海交通要道的优势,造船业蓬勃兴起。不少许姓村民从月港出发,参与海外贸易,移居菲律宾吕宋岛等地。鸿渐村是“吕宋村”的名号由此传开。迁徙南洋的许氏家族在海外开枝散叶,为家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将闽南的文化习俗传播到远方。虽然移居南洋,通过血缘、地缘和业缘等因素建构与侨居地的社会关联,但这群华人的自我定位与发展规划中始终保留着对故土的记忆与想象。







鸿渐村侨乡记忆馆 






明末清初,旅菲侨胞将在南洋供奉的郑和画像带回故乡鸿渐村奉祀,村西的郑和庙拔地而起。庙宇虽小,面积不到二十平方米,却成为一处独特的历史遗迹。庙门上的对联“著千古之功勋职封太保,济万民乎黎庶德重风山”,彰显着人们对郑和及其助手的感念,而黑脸郑和与红脸王景弘的坐像,头戴太监帽,身着战袍,更像在诉说往昔。一直以来,海峡两岸共同崇拜主神“郑府圣侯”,而鸿渐村的郑和庙于两百多年前分灵至台湾“侯天府庙”的传说成了许氏家族新的骄傲






    

始建于明末的鸿渐村郑和庙 


鸿渐村郑和庙内的郑和像(右)和王景弘像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同根的文化是华人跨区域文化认同的重要特征。1988年,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回到鸿渐村寻根,在曾祖父许玉寰故居举行祭祖仪式,并在访华期间接受邓小平会见,中菲双方签署了贸易协议,一定程度上衔接了菲律宾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客观上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信任。具有共同血缘、地缘、原乡观念,以及共同文化理念与共同宗教信仰的群体所形成的共同记忆,实质是一种文化认同。从鸿渐村走出的阿基诺家族多次回乡,用实际的归返证明了侨居东南亚的他们仍然惦念着中华文化传统。



      



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亲手栽下的南洋杉 






今天环中国海的发展格局,是这一地区华人迁徙的历史进程、经济活动、民族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地域文明和社会网络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年,鸿渐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村中高阳楼的运营就是一例。高阳楼,是菲律宾华侨许文仲先生于1947年回乡营建的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建筑,建筑面积1122.4平方米。前厝为典型的闽南风格,配左右两列平脊式圆柱厢房和内天井;后楼为欧式两层西洋小楼,墙面、屋顶可见飞马、狮子、山水等雕塑。许文仲下南洋打拼,始终心系家乡,先后参与支持了鸿渐村小学、锦宅小学、龙海华侨中学、乡桥过道以及郑和庙等,甚至建好高阳楼后,他也并未入住,一直交由族亲管理,并开辟学堂,惠泽乡里。2013年,高阳楼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开始,政府出资修缮保护,2024年以合作的形式活化利用闲置的“高阳楼”,引入台湾青年团队,创建并开放鸿渐“侨乡记忆馆”,设置侨批馆、华侨影像馆、华侨生活用品馆等,展现华人华侨的开拓精神、爱乡情怀和超越民族国家边界的文化认同。









中西合璧设计巧妙的高阳楼 





小小的鸿渐村,成为海内外同胞关于故土的记忆登入点,承载着他们对家乡、宗族的情感寄托,传颂着族人下南洋打拼后回馈乡里的感人故事。生态环境的唇齿相依、族群关系上的血脉相亲、历史长河里的荣辱与共、社会文化上的相互交融,使这群超越国家边界的族亲毫不迟疑地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围绕着华人社会的文化“圈”共享诸多历史经历,一起助力现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撰 文  ▏高 舒



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鸿渐村位于九龙江出海口 





在鸿渐村高阳楼“侨乡记忆馆”内,一幅泛黄的老照片深深吸引了我,这是六名青年华侨在异国他乡的合影,他们身着西服,或坐或立地靠拢一起,身后是绘着南洋风光的照相馆背景布。六人青涩的脸庞都带着一缕沧桑,平静地望着镜头,这一刻我们彼此凝望的目光跨越了百年时空。这幅影像更触动我心的是照片上方的题款: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鸿渐村侨乡记忆馆展出侨批、老照片、画作等展品 





这句话道尽了一个千百年来向海而生的群体在异域他乡的万般滋味。闽南地区山多地少,自古以来海洋贸易是人们谋生的一个重要途径,航船启航之际,出洋者从各地汇聚到一条船上,他们互相抱团取暖,克服海上种种艰险,抵达港埠后则各自散去,投靠亲朋寻找自己的生计活路,他们好像浮萍般在水上漂流相聚,又似太阳升起后的雾,悄然无声地消失散去,“萍聚雾散,莫可踪迹”便成了下南洋打拼的华人的真实写照。







鸿渐村所处的台商投资区 



鸿渐村是闽南人下南洋的地方缩影,这里自古临海,河汊交错,隔九龙江与月港遥相对望,村中许姓为最大姓。唐宋时,便有村民出洋谋生,随着隆庆年间月港开放,鸿渐村许氏家族几乎家家户户有人从月港搭船出洋,移居菲律宾吕宋岛等地,久而久之,四方乡人称鸿渐为“吕宋村”。






鸿渐村具有东南亚风格的活动中心 




1861年,年仅19岁的许尚志(又名许玉寰)迫于生计离开家乡鸿渐村,漂洋过海来到菲律宾,他勤劳能干,善于经营,之后富甲一方,家族逐渐成为菲律宾的望族。1986年2月,许尚志曾孙女科拉松·阿基诺夫人成为菲律宾、亚洲乃至全世界首位华人女总统。








鸿渐村高阳楼 





作为许氏子孙,1988年4月,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期间前往鸿渐村许氏家庙拜祖,她是许氏第一位在家庙里上香的女性。离别鸿渐时她说道:“我到中国既为国事,又有私人原因,因为我既是菲律宾国家元首,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这个村庄的女儿。”








 





这个鸿渐村的女儿,回到祖地之时已是他乡之客,三十六年后的今天,当我来到她当年栽下纪念树的现场,一片静谧的小树林中,时光似乎被阳光凝固,一同被凝固的还有影影绰绰的南洋华人身影











 文  ▏杨 晖










“九龙江记忆与探寻”融媒体产品以图文、微纪录片及线上线下展示的多媒介融合形式,开启一次九龙江文化的追寻之旅。

每期邀请文化和旅游部非遗保护专家高舒,地方文史工作者、纪录片导演杨晖同台作客,挖掘和梳理九龙江流域伴江而生的文化遗迹和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折射非遗传承与先民过台湾、下南洋、闯世界的往事,由此编织起海内外闽南乡亲“同根、同祖、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纽带。项目还将结合城市记忆主题进行阶段性线下展示。

我们也籍此为大家娓娓讲述一座城的亲水故事,记录人与水相互依存的文化创造,致力构建漳州本土文化高地,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排 版 ▏程  静





联合出品

闽南日报文创院 × 杨晖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更多新鲜事 

关注漳州新闻网视频号 



往期推荐

◆知名平台已停止服务!网友:满满都是回忆

◆微信提现可免手续费?腾讯回应
◆深夜,大涨!

微信最新改版

没有“星标”和“在看”

会找不到我们的动态

快把“漳州新闻网”设个星标🌟

快人一步获得最新资讯

↓↓↓

来 源:闽南日报文创院 × 杨晖工作室

编 辑:吴颖芳

审 核:吴丽燕 徐世庆













点亮为小编加鸡腿!↓↓↓

漳州新闻网
网天下,看漳州!欢迎关注国家一类新闻网站——漳州新闻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