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沧源 | 贺岭村“民族团结+文明实践”浇灌幸福村文明之花

文摘   2024-12-09 17:54   云南  


近年来,沧源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文明实践”方式,深入开展文明志愿服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尚,由“内”而“外”催生出幸福之花,助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理论宣讲铸魂,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


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建由村党总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乡挂钩领导组成的“宣讲小分队”,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全民阅读等活动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不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大众生活,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今年以来,贺岭村在各个自然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开展活动19次。同时,把理论宣讲与文艺活动相结合,组织爱好文艺的群众80人组成文艺宣传队,精心创作了《民族大团结》《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阿佤新歌唱给党》歌舞唱跳和《家住边境幸福村》《反腐倡廉暖人心》音乐说唱等民族文艺作品。今年6月,贺岭村的青年鲍海强还积极报名参加了沧源佤族自治县第五届“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并获得了文艺类三等奖的荣誉。




此外,广泛开展“文艺宣讲进村寨”“春节文艺联欢晚会”“丰收的喜悦”主题文艺联欢晚会等活动300余场次,受众2000余人次,真正让基层宣讲满足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实际需求,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同向同行、贯通融合。


文明新风涵育,谱写民族团结“新乐章”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从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村规民约、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抓好村庄建设。以户厕改造、污水管网建设、村寨氛围营造等措施为抓手,不断优化村内基础设施及美化亮化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完成6个自然村污水管网建设;在大寨、公播自然村主干道及公共活动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维修20盏;粉刷大寨自然村主干道两侧墙体,完成小面积彩绘及农耕文化传习所和“取新水”公园打造;用好用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标识牌,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全覆盖。



完善村规民约,将“遏制高价彩礼、拒绝铺张浪费、倡导厚养薄葬”等纳入村规民约,提高村规民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同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村规民约有效结合起来。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公序良俗、注重团结互助、维护邻里和谐、齐心协力谋发展,有效提升群众综合素养,涵育文明风尚,筑牢边境幸福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群众基础。



积极培树“文明家庭”“绿色家庭”等先进典型,开展人居环境“红黑榜”评比活动11次,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群众、感化群众。通过乡风文明提升,带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心关爱暖心,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为民服务中,鼓励干部群众和旅居游客争当志愿者,积极主动为民做好事、办实事。通过走访入户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常态化开展科技助农、防汛减灾、环境整治、义诊义剪等各类利民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在享受看得到、摸得着的利益的同时,增进各民族情感认同。



深入实施关爱帮扶行动。组建由45名妇女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巾帼关爱一老一小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等活动,定期走村入户,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清洗衣物、整理室内外环境卫生;联合爱心企业为特殊困难群体捐赠洗衣液、食盐等生活物资;深入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行动,乡、村、组妇女干部结对帮扶全村留守(困境)儿童19名,并定期开展入户走访、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工作;以暑假为契机,组织动员本村中职美容美发专业的学生为困难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义务理发献爱心,目前累计服务老人和儿童20余人次;广泛开展“书润童心 爱伴成长”亲子阅读、“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等活动30余次,引导青少年文明阅读、文明上网,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赵   艳

编辑/王   维      责编/赵志明

监制/关汪武      总监/胡宁波

来源/沧源融媒  新闻热线/0883—7124240

投稿邮箱/cyxrmt@126.com

沧源融媒
· 世界佤乡 · 秘境沧源 · 关注我们身边的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