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寻觅意义|水姐一天一书实验室681

文摘   2024-12-09 15:49   上海  



1、本书探讨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分析语言、哲学和政治制度等因素对文化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哲学在人生中的深远影响。
书中深入分析了儒道佛三家的出世智慧,以及哲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同时,本书还关注文化与艺术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探讨读书、音乐、人文研究及艺术在个人成长和精神追求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书中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讨论传统教育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并探讨哲学在探索生命意义中的作用,分析艺术与逻辑中的真理。
通过这些探讨,本书引导读者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创造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卓越。


2、书名:寻觅意义
作者:王德峰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01
ISBN:9787532967254
品牌方: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3、复旦大学的本科生有这样一个社团,名为国学社,而且历史已经蛮长,是1991年起始,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国学社的存在,其意义不仅限于少数几位同学对中国古典学问有研究的兴趣。这种兴趣是非常好的,非常有意义,也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中国,国学社的活动越来越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在当下如何选择未来。我们借鉴、改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我们也引进了诞生于西方的经济制度,也就是现代生产关系的体系。在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两件大事情。


4、这个基本问题就是,今天的中国社会,并没有由于资本逻辑的引进而形成了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独立的个人,彼此之间按照以理性做基础的契约原则打交道。这一点,直到今天没做成。将来会不会成?


5、我相信,资本的全球化不可能夷平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假如夷平的话,全世界的人类只有一种文化精神,只有一种思想,只有一种智慧,而这绝不是我们可以期待的美好的远景。假如全体人类只有一种思想,只有一种智慧,那就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束。


6、资本都是增殖。


7、我们现在要问,为什么向西方学习了一百多年的这个民族,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曾经崇拜西方、向往西方,我们却始终学不成西方人?其根源在汉语。


8、“人以语言之家为家”,这是海德格尔的一句非常重要的话。


9、缘分这一汉语的词语,把一对对立的范畴——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在一起。


10、佛家三句义
《金刚经》中有三句义,这是一种表达式,在经文中经常出现: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1、何谓缘起性空?比方说,我手头拿的这个矿泉水瓶子,有没有它自身的实体存在?按照西方观点,有。它要被分解为物质的最基本的单位构成,比方说基本粒子。


12、佛家的观点是,它没有实体性的存在,这叫“自性本空”,没有自己的本性。矿泉水的瓶子怎么来的?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各种条件汇合起来,成了这个事物。这个条件会聚合,也会离散,“缘会则生,缘离则灭”,万事万物无不如此。


13、这世界就是一系列缘起,缘起本身要确认为真实。这一个基本道理,年轻的一代应早早地领会它。


14、鲁迅先生讲的妻性是什么?妻性就是母性加女儿性,终于还是缘,总而言之是缘。所以,要破除实体之观念,要懂得这三句义。中国思想,主要是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这三家没有一家有实体观念。


15、他们无法像中国人那样按照血缘关系、亲族制度来建构社会秩序,他们只有一个办法:
契约
如果三个部落共居于一个岛屿,这三个部落之间的关系不可能用血缘做基础,只能建立契约。但契约是人定的,也可以被人破坏,所以要让契约神圣,其方法就是构造一个神的世界。用神与神之间的秩序、道德,来规定人间的秩序。让人间的秩序有神圣性,这就是西方在哲学之前的宗教的基本任务。
宗教的本意是什么?是恢复人与神之间所订立的契约,这正是religion这个词的本意。


16、一个现实世界,一个神的世界;一个此岸,一个彼岸。然后哲学才起步。哲学起步后不久,出现了苏格拉底这样的人物,后来又有他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建立起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柏拉图的哲学,概括地说,就是:
理念论
柏拉图不再用宗教的语言说话。他凭理性说话,要用理性的语言同样构造出一个彼岸的世界来,这个世界就是理念世界。


17、按照理念论,每一个感性的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的模仿。比如说,这匹白马、那匹黑马,都是对马之理念的模仿。当然,模仿出来一定不完善,一定有缺陷。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很简单。
假如我现在要完成一个任务:把一个图钉敲到这桌子上去,我常用的那把锤子不在场,但我是还要做成这件事,我就举起我这块手表,把图钉敲到了桌子上——这时候,它是手表吗?不,它是锤子。锤子就是这样对人而存在的,它是理念。所以,锤子之为锤子,不在于它的具体形象。手表一点也不像通常的锤子,但我就是把它做锤子用了,因为我心中有锤子之理念。


18、在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精神当中,永远发展不出西方的技术来。我们改变自然物的方法不是处理它,不是改造它,而是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其原则是艺术。手工业劳动者的技艺不是技术,这是两种不同的关于自然的态度。


19、更可怕的事情是什么?爱因斯坦发现了E=mc²,这在理论上发明了原子弹。按照这个公式,在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其质量与光速之平方的乘积!


20、人不会犯错误。但人是会犯错误的动物。这是一个哲学的命题和宗教的命题。人不能以为自己在理性的武装之下可以不犯任何错误,达到完美和无限。这不可能。人归根到底是有限的,他被虚无包围着。


21、中华民族是农业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一个民族,但它在历史上始终面对着靠天吃饭这件事。所以北京有天坛,皇帝要率领众臣祭天,祈祷大自然的风调雨顺……


22、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我们有佛教,而且佛教还中国化了,但佛教在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宗教,因为它是无神论的:
佛教没有神。


23、佛性不是神性。众生是佛,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佛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我们年初一要拜佛,严格来说,不应该到寺庙,而应该彼此互拜。我在拜你,你也在拜我,就是佛与佛在互拜。


24、道不远人。
天道不在彼岸世界里,天道就在人民生活中。


25、在“明明德”中,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明”跟“德”连在一起,“明德”,还要对这个“明德”来一个明,叫“明明德”。为什么?


26、儒家讲的修养,就是复性:恢复我们本有的明德,让它呈现。真理不要到外面去求。孟子讲“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明明德怎么明?明德肯定是跟天道统一的,否则不能叫明德。德者“得”也,我们从天道那里获得了我们的德性。《中庸》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我们的明德跟天道贯通,那么,天道在哪里?高高在上吗?你如何明明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苦思冥想,能够把明德明出来吗?不是的。


27、第三条纲领是“在止于至善”。讲人生的最高目标,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完善。
回过头来看《大学》开篇。第一,讲明明德是复性之功夫。第二,这个功夫哪里去做?体察人民生活,真切地领会在人民生活中体现的天道,然后身体力行,以达到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完美,“在止于至善”。这就是三纲领。


28、佛法在世间,天道在人民生活中,众生的烦恼以及克服烦恼的努力,就是天道之体现。用惠能的话说,“烦恼即菩提”,不要害怕烦恼,烦恼倒是用来修行的,烦恼是修行之资具。


29、第一,在中国思想中并不包含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区分。
第二,中国人所能接受的真理,不是逻辑的真理,是生命情感的真理。


30、“天下之达道”:社会生活跟天道一致了。


31、生命情感之方方面面就构成我们的心。如果它正了,佛家叫本心。


32、比方说,如果你读了五十遍《金刚经》,却没有流过一次泪,心中也没有过法喜,你就肯定没懂。那种喜悦,在佛家的言说当中叫法喜,“法喜充满”,你感受过吗?


33、读西方哲学可不这样,各位,读过黑格尔的《逻辑学》没有?他那是一个一个范畴推演的,每一步的推演,在逻辑上都没有漏洞,而我们读的时候也必须一环一环地跟上去,不能有任何脱节。


3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35、按照儒家的认识,就是心中没有仁之常体。心中无仁之常体的人,就被称为不仁者。


36、但是人心不仅于此,人心还有超出生物层面、心理层面之上的一个层面。这个层面,英语当中就找不到词来表达。德语当中有一个词:Gmute。它是指超生物、超心理层面之上的心。


37、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有时候失败,有时候成功,每一项具体的成功都不足以安顿我们心的无限的一面。假定我们达到了我们曾有过的所有的目标,结果会怎样呢?结果就是陷入空虚。


38、中国先秦时候的先哲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安顿我们心的无限的一面,只有先走一条路:出世,即超越现实。
西方人的心也是人心,同样面对这个问题,那么他们也得出世,他们走的出世的路是宗教。


39、无所为而为。
何谓“无所为而为”?(应然)这句话针对的是另一句话,即“有所为而为”。


40、儒家反对如此做事。儒家说,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不是因为它是达到一个功利目的的手段,而是这件事情本应当做。


41、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所说的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指不人为地做事。但事情不都是人在做吗,如何又不人为呢?


42、人为,这两个汉字合起来,又是一个汉字:伪。这一合,意义就出来了。伪就是造作。你做事情若在天道之外,人为的因素就来了,这就是伪,就是造作。


43、所以在天人关系当中,道家的原则一定是做减法,即尽可能地减少来自人自己的因素。
只有通过做减法,才能领会天道。天道并不写在天空上让我们看见。


44、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45、列子讲过一句话,我们看看有没有道理:
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


46、无心而为。
人生在世,就是做事。但是做事的境界应是什么?佛家说无心而为。


47、做事情求它没结果,你想想,你愿意吗?这是多么超然的态度。什么叫佛家出世的精神?这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禅宗有这样一句话:
除心不除事。
事情你不能拒绝的,不能除了它;但是心要除的,心别上去。


48、这就是佛家,听上去很消极是吧?其实是很积极的。假如你做事总求一个有利于你的结果,你的心就上去了。上去以后,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是在造新的业。


49、我举一段话,来自《大藏经》第四十五卷,里面有一篇文字题为《宝藏论》。
“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即离分别。常观金体,无有虚谬。喻彼真人,亦复如是。”


50、这里边有几层意思,有点哲学思辨在里边。第一,体是心所观到。第二,体不能离开器。第三,心能够观到体,所以被观到的体,和心是同一个东西。惠能是对的,惠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51、儒家承认童心,佛家说我们本有佛性。我们成长的过程是什么?是我们的心向外走,向外驰求,脱离心之本体,脱离它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我们越走越远,驰求外物,被外物的差别所牵引、牵扯,越扯越远。


52、《四书》的第一篇是《大学》。《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叫三纲领。第一条纲领就是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后一个明跟德连在一起,明德,是我们本有的、跟天道天理一致的心。


53、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不相信命,此人悟性太差。
我完全同意


54、若你相信你的意志是能决定你的命运的,你相信意志的努力,那才属于唯心主义,即意志决定论。


55、汉代思想家王充写过一本书叫《论衡》,一开始就把这件事讲得非常清楚:我们无论贫贱还是富贵,都不因我们后天的操守而变化——道德好的人就富贵,道德不好的人就贫贱?你看到的经常是倒过来的情况,是吧?——富贵穷通,不由我们后天的操守来决定,决定它的是我们的初禀之气。


56、人生若干个大事,无一不是命。各位认为,我在宣扬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不是的,这是真正积极的人生观。假如你以为,你的富贵穷通乃至子孙后代的富贵全是努力出来的结果,我们不光安排好自己的富贵,还要为下一代的富贵做好准备?你肯定错了。儿孙有儿孙的命,你也有你的命,命是不一样的。


57、孟子说,大丈夫有三个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才是积极的人生观。假如我们这一辈子是为富贵而奔忙的,那是消极的人生。


58、吾心即是宇宙
中国哲学的主题,就是人如何安排好自己这个最难安排的生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到了宋明新儒学的阶段,终于达到了它的最高境界,其成果就是王阳明心学。儒道佛三家的人生境界,在宋明新儒学阶段合流了。
于是,南宋的陆象山(陆九渊)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59、宇宙趋向于生命,生命趋向于情感,情感的最高状态是人心。


60、因此宇宙是一个总体,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就是宇宙趋向于生命。那么天道在哪里?在人的生命情感中。用佛家的话说,最高的有情物是人。为什么?人有心。这个心跟天道一致。中国哲学是这样理解宇宙的。


61、我的命就是我的性格,我终于一直没有离开哲学的书斋,到今天差不多三十年。我的感受是,今天这个民族想要论道了。


62、一个民族,仅仅在两种场所里建立起它的精神中心。一个场所是宗教的圣殿:基督教的殿堂,佛教的庙宇,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心。另一个场所就是大学。


63、大学三位一体。第一,它是学术共同体;
第二,它是知识分子的圣所;
第三,它是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64、还有一类说法是赞美读书,赞美读书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的书店都把它写在那里,表示它那个商店特别重要。


65、在生命中,我们会遇到挫折、苦难、成功、欢乐,无论是什么,我们的心灵都自然地要求诠释。苦难时要勇敢面对。


66、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逐渐地认识自己,而这个过程就包含了与那些伟大的心灵的对话,用这些心灵对生命曾经作过的诠释来充实我们自己的心灵。这就是真正的读书,读真正的书。


67、人类自古以来都需要巫术,在无限的将来,只要人类还在,就仍然需要巫术,即需要艺术。这是我对艺术本质的一个比较通俗的解释。


68、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人对西方古典音乐能否建立起一种比较亲近的联系?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心中。


69、它是这样一个过程,即,力图把尘世本身理想化。原先的理想在天国之中,现在则要求尘世本身的真理的展开。


70、中世纪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构造一个超验的世界。现在,这个超验的世界要为表达个性的真理而服务。


71、在这个近代艺术的伟大宫殿中,确实有一个张力(tension)始终保持着。一方面是个性,要求表达自己,要求把自己所具有的普遍真理讲出来。另一方面,近代社会的实际展开过程却让这种个性很难变成普遍的力量。


72、这是一种原则:在普遍的幸福与和谐中,不会产生伟大的艺术。孤独的个人要求普遍的真理,它受到了压抑。个性与命运的抗争,是引导西方近代音乐获得其辉煌成果的一条主线、一个基础。


73、我们在今天如果还有一种信心和意志,我们就会亲近贝多芬。但我发现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人,已开始疏远他了,因为我们没有这种力量,没有这种强大的信念。


74、我们至少应有三种修养:音乐的修养、哲学的修养、诗歌的修养。这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三个最高的领域,没有什么是比它们更高的了。


75、音乐大厅的空间,是任何先进的音响设备都无法模拟的,因为只有在那里,才真正出现了音乐作品的物性存在,这就是质料(material)的重要性。艺术是开启大地的,我们把各种各样的质料统称为“大地”。


76、当我们沉浸于某部音乐作品中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它是一个最真实的世界,而当我们从中退出时,又会觉得刚才只是在梦幻之中,现在回到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来了。


77、日常的、为名利而奔走的生活中,现实世界只是一个认识的对象,一种逻辑的东西,只有承认这一点,我们才能对音乐有一个合适的态度。音乐是对潜伏在我们的力量中和我们的生命幸福感中的真理的开启。


78、我喜爱哲学、文学和音乐,这都是我人生的需要。


79、我们珍惜我们唯一的一生,我们种下慧根,让这一生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总是活得富于意义。


80、人文研究与“书呆子”
各位同学,因为这个称号“哲学王子”,我有点不安。该怎样理解这个称号呢?我比较宽慰地对自己说,王子表示年轻。那就是说我还年轻,我是“哲学青年”。如果是这个意义,我比较高兴。


81、这是一群不幸的人,他们就是歇着,也不忘记思考人生的大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上?芸芸众生当然答不上来。可人家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具体问题抽象化是他们最擅长的伎俩。


82、凡是能够被列为人文典籍的作品,的确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以及这个民族的思想、信念、行动、遭遇、奋斗、苦难。这种记载,意味着精神上的体验,文科的书呆子们就沉湎于其中。


83、当然,体验只是体验,并不给出指导我们生活的金科玉律。倘若你拿一本人文典籍说“这就是我人生的指南”,你拿一本叔本华的《世界之为我的意志和表象》说“这就是我的人生指南”,肯定不能这样理解。


84、人文文献是什么?一部人类精神史。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一个民族的历程,就是一部巨大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是由它的宗教、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相互关联所构成的。所以,人文研究就是解读人类精神史。这种解读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这个时代让我们感觉到这种解读是无足轻重的空谈,是一种与现实生活无关痛痒的活动。


85、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学者或书呆子来说,对民族历程这部巨著的研究,绝不是用来敲开利禄大门的敲门砖,而是一条理解、解释和批判生活的途径。


86、假如你恋爱了,真正地恋爱了,你最真诚的愿望是什么?你一定希望这一份让你心驰神往的爱不会像朝露一般轻易地蒸发掉。你感受到爱是一种伟大的东西。凡伟大的东西,应该不朽。


87、从love来看人生,就可以知道,凡人生的价值中必包含超越性。不仅是爱情,只要是属人的东西都包含超越性。


88、我们读历史,读出了悲喜,就是有了感悟,就超出了事实的限制,进入了对超越性存在的领会。接下去你想做的事情,就是设法理解自己的悲喜的性质与意义。这就是说,你要把这些感悟上升为思想了。这种理解不是自然科学上的理解,而是进入了哲学。所以,史学研究与哲学相通。


89、鲁迅先生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这概括了人文研究的真实方面:历史、灵魂、命运。


90、如果换一种说法,人文研究的真实任务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守护思想。


91、守护思想,就是守护良知。良知人人都有。我们刚才讲到的痛苦,其实正是良知的体现。我们不要把“良知”局限在伦理学范围内讨论。道德的整个基础,是对超越性存在的领悟。当我们阅读那些伟大人文作品时,我们得到启示,我们良知中本有的东西被启发出来了。


92、从这个意义上看,任何一种人文研究,无论是史学的、哲学的、文学的、语言学的,都是历史。人文研究具有根本上的历史性,它探讨的是真理的历史。它通过探讨真理的历史来守护思想。所以,鲁迅先生的这样一句话是正确的,他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在这短短的一句话里面,就概括了人文研究的真实方面:一、历史;二、灵魂;三、命运。


93、我们不得不再度追问:我们人类究竟在何种意义上需要艺术,以及需要怎样的艺术作品?我读过一些重要的美学著作,发现大致有四种回答。


94、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沉浸在某一部伟大的交响曲中的时候,在大约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这种经历让我们的心灵丰富起来,让我们的视野开阔,让我们的境界提高,让我们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刻,对于人生,对于世界,会有一种新的洞察——其实,我很难把这一切表达清楚。


95、我们区分事物、评价事物,给事物以不同的价值,为诸事物设立了一个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此事物优于彼事物。这种评价,全然依据于事物在我们的生活利益尺度上的位置。


96、艺术发表这样的情感,给予它一种形象。当生存情感被注入到形象中去的时候,这个形象就不仅仅是形式美了,它打开了一个internal vision(内在视域)。内在视域与外在视域相区别、相对待。


97、第一件事情是反叛,反叛传统的美学观点,反叛传统的审美价值。当代艺术所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用艺术表现当代人的平庸和赤裸的状态。当代人已经从一切避难所中被抛出来了,传统的宗教、哲学、政治理想等等,都不再能成为他的避难所。当代艺术所做的第三件事情,是艺术的产业化。这样的艺术是面向大众的,它服从于资本的运动,为大众提供文化消费品和娱乐品。它用一种精致的、高技术的现代手段来表现传统的审美习惯。


98、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人如果想要得到最好的东西,总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西方古典音乐与当代流行音乐之间,一定有艺术价值上的差别。古典音乐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西方近代历史上的伟大的音乐家们把人生的各种境界,苦难与幸福,都真切地保存在作品中了,进入这样的音乐境界,怎能不付出努力呢?


99、我想说的第一个意思,就是想要提醒各位,不要急于求成。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本的逻辑造成了一种进步强制,几乎把每一个人都置入了不断竞比的轨道。这是一个坚硬的现实,几乎无法躲避。但是,我们既然是从一所有着深厚的精神传统的大学毕业的学生,我们总还能对于这种外在的进步强制建立起一种比较自由的关系。我们曾经在这里做过学问,我们已经理解到学问进展的基本条件恰恰是内心的自由以及因为内心的自由而产生的持久不懈的努力。


100、我想说的第三个意思是,我们要敢于创造。惟有创造才是真正的青春所在的地方,创造是我们这个民族在今天最为需要的品质之一。


101、我们对时间有一种真切的感觉,这种感觉不能用钟表的均匀的滴答声来描述。这种感觉另有根源,涉及我们的终极关怀。终极关怀起自我们意识到个人存在的根本的有限性和渺小。由于终极关怀,我们自然会关注和反思我们身处其中的时代——我们差不多都将在如此这般的一个时代里度过自己有限的一生。


102、我们今天所处的当代文化,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仿佛正在全球化的文化。这个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大众化。


103、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上升的路与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这就是说,在进步中同时包含着倒退。


104、后来读到了阿多诺(Theodor W.Adorno,1903—1969,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在其《美学理论》一书中谈到的这样一个现象:大众文化如今到处都供奉着他们的偶像。


105、今天,人们需要的是承认平凡的生活本身,承认生活中的哪怕是极为琐碎的烦恼与欢乐。我们需要认同平庸,我们不能把平庸与崇高对立起来。我们必须取消价值等级中的崇高与平庸的差别。这一切,都使得今天的大众艺术在它的创作目标上与整个艺术史的传统背道而驰。


106、心是什么?人类心智(human mind)是什么?心智有种种能力,一种是对外部事物形成感觉、知觉和表象的能力;另一种是我们形成概念、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能力,那叫“理性”。我们往往在西方近代思想的前提下认定: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是理性。但这种认定是不正确的。


107、心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心理学来解决,因为心理学是关于心智现象的科学。试想,如果你失恋了,一部《爱情心理学》能帮助你吗?当代人总想用一种聪明和技巧,或者一系列科学的知识与方法,把自己武装起来,以对付各种烦恼,包括对付我们的心的生命感受。这种愿望从一开始就极为荒谬,是现代性病症的表现。


108、中华文化之生命的自我拯救,有两个任务。第一步的任务,是要完成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启蒙,即在中国大地上形成普遍的独立人格。第二步,是要以中国文化精神去克服现代性的病症,扬弃资本对人的感性生命的异化。


109、我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人生应当有癖好。没有癖好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癖好有种种,我认为人生最高的癖好应当是艺术和哲学。


110、我不愿意仅仅在理论的思考里过自己的心灵生活,我始终需要艺术。对于我的心灵生活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补偿。


111、尼采说了再好不过的话,他说:“我们通过科学从事物中发现的东西是先已被我们塞到事物中去的东西,塞进去叫艺术、宗教,重新把它捡出来,那叫科学。”我读到尼采的这一段话时,觉得他是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准确地说出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人。


112、注意:在这里,不是整理世界,而是重建世界。我们人类唯独在艺术的领域里,才真正地重建世界。在科学的领域中,我们只是描述和整理世界。因而,对于艺术品,对于真正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我们绝不可小看。
于是,就有两种真理,即两种truth(真实性):一种是逻辑的真理,一种是体验的真理。


113、只有在对虚无的领会中,我们才把握到存在。把握存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间。时间之流,就在我们对存在的把握中被开启了。


114、艺术在时间之流中抓住了存在,凝结了存在,于是,它作为作品永远地在那里。语言也是这样形成的,语言是对存在的领会之凝结。所以,艺术和语言、劳动一样古老。


115、倘若你从来没有在艺术中生活过,你的损失会有多么地惨重。


116、心灵的本真活动就是艺术。


117、西方人也说了,苏格拉底也说了这个“心”,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理性。他说,没有人有意为恶、无意为善,因为人有心。善是什么?善是理性的知识。因此,苏格拉底把人心理解为理性的能力。


118、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思想,中国思想倒是大有希望!中国的哲学大有希望,因为中国的哲学对待世界的态度是艺术的态度,即感性的态度。“美学”这个词,aesthetics,本义就是“感性学”。马克思所期待的世界转世,也即资本世界的彻底解体,是一场感性基础的革命。感性基础的革命实际上是心灵的革命,是感性的“心”之生成,而这需要艺术来表达,需要艺术中的新的伟大作品来启示世人。


119、最重要的事情,乃是保持我们自己去体验真理的力量,而我们也只有在艺术中才能保持这样的力量。


120、教育的根基不是手段,不是技巧,不是制度设计和操作方案,教育的根基只有一个——传统。


121、第一个原则是资本的逻辑。资本的逻辑,就是持续不断地保证大货币生小货币的过程,资本一旦离开了这个逻辑,作为资本它就死掉了。第二个原则是资本增长要有效率。你若增长得比别人慢,别人的资本就会让你的资本死掉。


122、一种是因果说明的逻辑,它属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另一种是意义解释的逻辑,它属于humanities。如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自然科学精神大行天下的时代,humanities被挤到了边缘的位置。


123、硬要说它,就称其为“自在之物”或“物自体”。这是康德的一个基本思想。


124、总之,有三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暂时地摆脱欲望、意志对我们的支配,那就是艺术、哲学和最高的道德。


125、我想,我们不必害怕在精神上的流浪,在这种流浪中,我们寻找绿洲,也许真的会发现绿洲。当宏大叙事已经解体的今天,叙事并没有停止,它们是一些小叙事。在无数的小叙事中,我们重新编织起生命的意义。所以,我要用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说:“背上一个小小的行囊,去做一些并不起眼的小事情。”



水姐
作协会员/秦朔朋友圈主编/清华等校友/中年好友苏东坡ip系列
 最新文章